当地时间8月18日,法国演员阿兰·德龙去世,享年88岁。2022年9月,在乌克兰危机期间,泽连斯基曾与阿兰·德龙进行对话。
  新华社巴黎8月18日电(记者张百慧)据法国媒体18日报道,因扮演侠客佐罗而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法国影星阿兰·德隆去世,享年88岁。   阿兰·德隆子女在一份给法国媒体的声明中说,在三个孩子等家人的陪伴下,阿兰·德隆在法国的家中安详离世。   阿兰·德隆2019年中风,此后身体状况一直不佳。   2019年5月19日,在法国戛纳,阿兰·德隆亮相拍照式。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宣布,授予阿兰·德隆戛纳电影节荣誉金棕榈奖,以表彰他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新华社记者张铖摄   阿兰·德隆最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作品是1975年的动作片《佐罗》。2010年,作为上海世博会法国馆形象大使,他在巴黎对新华社记者说:“我很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很喜欢我。但对于中国文化,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发现的东西。”   1987年11月2日,阿兰·德隆游览北京八达岭长城。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阿兰·德隆1957年开始演艺生涯,参演《洛可兄弟》《黑郁金香》《你是恶魔》等影片,以他特有的“阿兰·德隆风格”和“阿兰·德隆眼神”演绎了一个个让观众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他曾获得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男演员奖、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和戛纳电影节荣誉金棕榈奖。
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演员阿兰·德龙去世,享年88岁。他是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最受欢迎的法国演员之一,出演的电影《佐罗》《黑郁金香》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悉,阿兰·德龙的孩子称,他在家中平静离世,家人们都陪伴在身边。 阿兰·德龙17岁当兵,4年后回巴黎,当过酒店招待、市场搬运工。 1957年,他被法国电影导演伊夫–阿莱格里看中,在《当女人卷入时》中演一个小角色,就此在演艺圈出道。 早期电影中,他时常出演美貌的杀手或阴谋家,但英俊的外表并未限制他的戏路,后来他主演的《西西里家族》《博萨林诺》《血环》3部警匪片更是在法国大获成功,使他名噪一时。 经过多部影片的积累,阿兰·德龙在《黑郁金香》《佐罗》中大放异彩,充分展现了其精湛演技。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最熟悉的无疑是阿兰·德龙在《佐罗》中除暴安良的侠义帅气形象,让他成为了当年无数观众的偶像,大家心中的英雄。 片中,阿兰·德龙是“欧洲第一剑士”唐迭戈,继承好友遗志,看起来像是纨绔子弟的总督,一切事物均假手他人,其实是大受民众欢迎的蒙面黑侠,警恶惩奸,锄强扶弱,”佐罗”可以说是上世纪70年代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 在演艺圈活跃了近60年,阿兰·德龙演过超百部作品,2019年,他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荣誉金棕榈奖。 2022年,阿兰·德龙儿子接受访时曾透露,他的父亲已经决定在瑞士实施安乐死,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子女们的支持。 那两年很多新闻也曾报道,阿兰·德龙本人接受采访时也透露决定安乐死,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在2019年经历了中风,不堪中风后遗症的折磨,“失去视力,腿脚不便,关节疼痛……感觉很不好。” 当时的新闻让很多人感慨:“曾经神一般的佐罗也有谢幕的时刻。许多传奇都是在乍然离去后我们才后知后觉一个时代的结束,而这次却提前预告了他的离去。” 如今,距离这个提前预告又过去了两年,我们不得不和这位迟暮英雄正式说一声再见。 他的离去,不仅是又一位优秀的演员离开了我们,也让很多影迷表示哀悼的同时,也感慨“又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再见了,“永远的佐罗”!
在财政收入真实性方面,除了虚增财政收入外,实践中一些地方人为调节收入征收进度,或者管理不严格等,造成部分收入未及时征收入库,或者多征收入,也影响了财政收入真实性。 今年6月审计署披露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
8月17日,微信公众号“贞观”,写了篇爆文:《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的出租屋》。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让人窒息,让人叹息的故事。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足以打动人泪点的故事。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来自宁夏贫困山村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小文(化名)。 小文现年33岁,卒于33岁。 曾经的小文,是一个聪明,甚至是完美的女孩。 她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村里无论谁提到她都是竖起大拇指,是家里甚至村里的骄傲。 小文,也没有辜负父母和乡邻的期望。 时间应该是2010年的时候,小文考入北京某211名校。 毕业后的几年,意气风发的小文一心考公。 但她多次取得家乡省份事业单位笔试第一的成绩,却连连因面试环节落榜。 考公无望后,小文远走他乡,来到西安,打工一搏。 在西安这些年里,我们无法考证小文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过社会的什么毒打。 小文最后留下的信息片段,是四个月前。 2024年4月9日,小文的母亲,向亲人借了1万多元钱,转给小文支付房租。 4月21日,母亲再次找人借到1000元,转给女儿做生活费。 但小文没有收,并拉黑了所有亲人。 6月初,小文家人一直联系不到她,报了案。 6月下旬,小文被发现死在出租屋里,尸体已经高度腐烂,面目难辨。 从小文生前的消费记录来看,她无论吃饭还是买任何东西,几乎都没有超过五块钱,都是买很差很差的东西凑合吃凑合用。 小文的最后一次楼宇门禁识别人脸进入,是5月下旬。 此后,无论是监控视频,还是单元门禁,都没有显示小文有过外出。 这期间,小文没点过外卖,家里也没有做饭的痕迹。 根据法医推测,小文的死亡时间是6月15号左右。 也就是说,20多天的时间,小文独自在房间里,没有点外卖也没有做饭。 根据警方推测,小文极有可能是活活饿死在房间内。 一个人,要经历了多难以承受的心路历程,对未来要有多大的绝望和茫然,才会选择将自己活活饿死? 更让人窒息的是,小文死后,来收尸的父亲准备将女儿尸体火化,然后找个地方把骨灰扔了。 小文父亲说,“就当她没来过吧。” 按照小文父亲的说法,他们那里有风俗,女孩没嫁人就死了,不允许进自家祖坟,即使嫁人了,没生娃就死了的,也入不了夫家祖坟,最后都是尸骨难寻。 一个曾经的天之骄子,一个曾经父母和村子的骄傲,一个曾经数年考公笔试第一的“考霸”,是如何沦落到饿死自己,尸骨难寻的境地? 大好年华本该是奋斗的年纪,究竟是什么,成了小文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于小文的死因,根据警方的推测,她极有可能是自己饿死了自己,这是从物理角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但小文自己饿死自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或许将成为一个永远的秘密。 作为一个同样来自于大山贫困山村的人,我尝试用“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的原则,去推理小文自己饿死自己的可能原因。 一、内心孤傲 小文生前,一定是个孤傲的人。 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因为优异的成绩,活在父母,老师同学、本村乡邻的赞美和羡慕目光里,成为父母和村子里的骄傲,就有可能培养出孤傲的性格。 但小文的这种孤傲,最终被社会的毒打,一针一针地扎成一个到处漏风的筛子。 这样的心理落差,是促成小文丧失生活勇气的原因之一。 二,智商高情商低 从小文从小到大成绩优异,多次取得家乡省份事业单位笔试第一的成绩来看,小文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 但同时,小文也是一个情商不高的人。 这从她数次考公笔试第一但面试通不过,出门打工还沦落到交不起房租没有生活费就能看出来。 根据公众号“贞观”的文章讲述,4月17日,小文居住的出租屋来了一个自称天然气公司的工作人员要求保险并同时更换气管,小文就急得慌慌张张的给房东打电话。 由此可以分析出,小文社会经验很差,情商确实不高。 三、对社会的失望和怨恨 小文生前,一定对社会充满了失望,甚至是怨恨。 小文考公多次笔试第一但未被录取,她的家人至今认为是考试不公。 “第一名都不被录取,一定是因为我们农村家庭没有背景,名额被有背景的人顶了去。” 在小文父亲的字里行间里,对当今社会有很大怨气。 这个怨气,小文同样有。 一个名牌大学生,即便考不进体制,打工也应该比普通人强那么一丢丢吧。 但从小文最后的生活片段来看,她已经沦落到了房租和生活费,都需要向父母要钱的地步。 我相信在这过程中,小文一定经历过了社会一次又一次的毒打,切身体验过了那些不怀好意之人的卑劣,体验够了人性的冷漠。 这一切一切的积累,都会让小文逐渐对社会产生失望,甚至怨恨。 四、父母大山般的期望 小文的父亲在女儿死后,曾透露出了对女儿厚重的期望。 “她把书读下了,是我们全家的希望,甚至是村里的希望,家里就指望她了。” 父母大山般的期望,成为了小文执着考公的动力,也成为了压在她身上大山般的压力。 数次考公的失败,让小文觉得愧对了父母的期望; 打工的落魄,让小文“愧对了父母期望”的压力,直接成为了一座大山。 五、对未来的茫然和绝望 条条大路通罗马。 对小文来说,通往罗马的路有且只有两条。 1、考公,成为体制中干部的一员; 2、打工,成为精英中的一员。 现实给了小文最沉重的一击。 考公失败,打工落魄。 甚至连房租和生活费都需要父母去给亲朋借。 这样的结果,让小文对未来,已经充满了茫然,充满了绝望。 一个内心孤傲但情商不高的大龄女子,当她对社会充满了无限的失望,当她被父母“望女成凤”的期待压得喘不过气来,当她对未来一片茫然看不到任何希望时...
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于8月18日至20日来华国事访问。今天(18日)上午9时25分,苏林总书记乘专机抵达广州。 中国也成为他就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后出访的首个国家。在广州期间,苏林总书记计划寻访胡志明主席…
民政部今年2月对上述彩民中奖情况通报中也明确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结合彩票行业特点和彩票市场发展情况,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规则,更好适应彩票事业发展需要。 施正文表示,上述江西彩民购买的福利彩票快乐8游戏,…
2024年4月,在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过程中,省纪委监委对全省信访件进行梳理,发现信访反映李佩霞的问题较为突出,将其作为省级督办件,要求上饶市纪委监委加强跟踪督办。6月17日,上饶市纪委监…
当事人王秀丽(化名)告诉界面新闻,2022年她看到了招聘公告后报名,大概过了四、五个月又看到了延迟考试的公告,等待期间,王秀丽一直看书复习。 提到入职的细节,根据王秀丽提供的通话记录截图,2024年1月份,汝…
平桥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给记者看了事发时的电梯监控,画面显示:被困妇女扒开电梯门后,可以清楚看见电梯卡在两楼层之间,下方紧挨楼梯口。记者拨打了电梯公示牌上的维保电话,接电话的段师傅说,他早已不负责该小区电梯维保…
这是苏林总书记、国家主席就任后首次出访,体现了越南党和国家对发展越中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高度重视。 谈到越中两国地方合作和人文交流,范星梅表示,他们始终重视、支持,并创造条件促进越南地方和人民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地…
央行数据显示,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66万亿元,计算与半年度数据的差额,7月人民币存款减少8000亿元,其中居民、企业等存款均出现不同程度缩量。 市场分析认为,7月作为小月,数据的变化既有季节性因素,又…
法新社、路透社报道称,印度医生当地时间17日早晨起举行“全国大罢工”,印度各地的医院和诊所开始为期24小时的停工,除了急诊病人外,不再接待其他病人。 印度《今日商业》14日报道称,在该国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
      漫画:网评公正一个网站栏目,可以让网友监督法院和法官的司法行为和工作作风;一个网站栏目,可以纠正错案,甚至可以摘掉违法违纪法官的帽子。这就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全国先河打造的“网评法院”栏目。新机制的推行,点燃了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关注与热情,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机制,逐步影响到河南全省法院和法官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新华社发     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9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程红根、李丽静)一个网站栏目,可以让网友监督法院和法官的司法行为和工作作风;一个网站栏目,可以纠正错案,甚至可以摘掉违法违纪法官的帽子。这就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全国先河打造的“网评法院”栏目。     一个能纠错案的网站栏目     2008年底,在河南法院网上出现了一个叫“网评法院”的新栏目。栏目声明:欢迎网友对河南省各级法院和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意见,也可对司法文书中出现的瑕疵进行评议,指出问题。“需要纠正的,我们会及时通知所在法院;需要追究责任的,我们报河南省高院问责办处理或督促下级法院处理。所在单位处理结果同时报高院问责办和‘网评法院’栏目组。”     洛宁县王东村的王兴州当天就发现了这个栏目。他是河南省高院一场再审官司的胜诉方,但因执行遇阻,合法权益迟迟得不到维护,按他的说法,这是“全国罕见的执行怪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把《基层法院公然挑战省高院生效判决的公信力》的帖子发上了网。     工作人员很快发现了这个帖子。很快,洛阳市法院派人来到王兴州家。2009年5月27日,王兴州第二次发帖说,向“网评法院”反映的问题解决了。     “网评法院”负责人陈海发见证了栏目运行至今的变化。2008年起,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始推行裁判文书上网,每份上网文书后都开设“我要评论”栏目,方便网友监督。“本来是为配合裁判文书上网开的栏目,现在已成为独立运行的栏目。点击率、发帖率越来越多,解决了七八百起网友反映的司法问题。”     为保证及时回复,河南省三级法院都有专人负责“网评法院”栏目,克仰志就是其中之一。每天,他上网收集网友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网友分门别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地方。“经我们摘转上报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感觉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网评法院’不是发布在网上就完了,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陈海发说,收到网友反映后,内容事实清楚的,即时在网上公布,由相关法院负责回复;反映法官违规违纪的,报院领导批示,由院督察室处理;对案件审理不服的,发给有关法院和部门,指定承办人和当事人交换意见;反映问题不清、对象不明或者谩骂泄愤的,工作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和网友沟通。     而网友反映的各种情况每天都会被编入《舆情网评摘报》和《院长特刊·网民声音》中,这些材料要一早送到全体院领导和相关业务庭长案头。     网友“宋红”的投诉被整理成报告《法官辱骂当事人,殴打代理人》上报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立即批示省高院纪检监察负责人赶赴鲁山县法院,经查实:该院一法庭庭长张富兴庭审中情绪失控,质问当事人“要不要脸”,当庭宣布将代理人轰出法庭,致使庭审活动中断。鲁山法院根据调查组建议,对张富兴停职检查,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网友闫英荣在网上发帖,反映商丘中院和夏邑县法院执行错误。督办文件迅速下发。商丘中院调查发现,案件执行并无问题,但有两名法官吃了当事人的饭。最后,这两名法官退还了双倍的饭费,还在全院大会上作检查并被通报批评。     对“网评法院”反映的问题,河南法院在调查基础上对错案予以纠正,违法违纪的法官也会受到处理。栏目开办以来,根据网友投诉,已先后核查法院工作人员49名,其中,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5人被调离审判岗位或受到党纪政纪处理,2人受到其他处理。
  一个网站栏目,可以让网友监督法院和法官的司法行为和工作作风;一个网站栏目,可以纠正错案,甚至可以摘掉违法违纪法官的帽子。这就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全国先河打造的“网评法院”栏目。  一个能纠错案的网站栏目  2008年底,在河南法院网上出现了一个叫“网评法院”的新栏目。栏目声明:欢迎网友对河南省各级法院和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意见,也可对司法文书中出现的瑕疵进行评议,指出问题。“需要纠正的,我们会及时通知所在法院;需要追究责任的,我们报河南省高院问责办处理或督促下级法院处理。所在单位处理结果同时报高院问责办和‘网评法院’栏目组。”  洛宁县王东村的王兴州当天就发现了这个栏目。他是河南省高院一场再审官司的胜诉方,但因执行遇阻,合法权益迟迟得不到维护,按他的说法,这是“全国罕见的执行怪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把《基层法院公然挑战省高院生效判决的公信力》的帖子发上了网。  工作人员很快发现了这个帖子。很快,洛阳市法院派人来到王兴州家。2009年5月27日,王兴州第二次发帖说,向“网评法院”反映的问题解决了。  “网评法院”负责人陈海发见证了栏目运行至今的变化。2008年起,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始推行裁判文书上网,每份上网文书后都开设“我要评论”栏目,方便网友监督。“本来是为配合裁判文书上网开的栏目,现在已成为独立运行的栏目。点击率、发帖率越来越多,解决了七八百起网友反映的司法问题。”  为保证及时回复,河南省三级法院都有专人负责“网评法院”栏目,克仰志就是其中之一。每天,他上网收集网友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网友分门别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地方。“经我们摘转上报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感觉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网评法院’不是发布在网上就完了,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陈海发说,收到网友反映后,内容事实清楚的,即时在网上公布,由相关法院负责回复;反映法官违规违纪的,报院领导批示,由院督察室处理;对案件审理不服的,发给有关法院和部门,指定承办人和当事人交换意见;反映问题不清、对象不明或者谩骂泄愤的,工作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和网友沟通。  而网友反映的各种情况每天都会被编入《舆情网评摘报》和《院长特刊·网民声音》中,这些材料要一早送到全体院领导和相关业务庭长案头。  网友“宋红”的投诉被整理成报告《法官辱骂当事人,殴打代理人》上报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立即批示省高院纪检监察负责人赶赴鲁山县法院,经查实:该院一法庭庭长张富兴庭审中情绪失控,质问当事人“要不要脸”,当庭宣布将代理人轰出法庭,致使庭审活动中断。鲁山法院根据调查组建议,对张富兴停职检查,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网友闫英荣在网上发帖,反映商丘中院和夏邑县法院执行错误。督办文件迅速下发。商丘中院调查发现,案件执行并无问题,但有两名法官吃了当事人的饭。最后,这两名法官退还了双倍的饭费,还在全院大会上作检查并被通报批评。  对“网评法院”反映的问题,河南法院在调查基础上对错案予以纠正,违法违纪的法官也会受到处理。栏目开办以来,根据网友投诉,已先后核查法院工作人员49名,其中,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5人被调离审判岗位或受到党纪政纪处理,2人受到其他处理。  一群“爱说话的朋友”  8月18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与“网评法院”栏目从全国邀请的25名网友见面,倾听网友对河南省高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二天,一个名叫“爱说话的朋友们”的QQ群就在网友的提议下面世。顾名思义,就是这个群里的QQ好友首先要爱说话:有意见爱表达,有问题爱反映,有建议爱提出。陈海发和另一名在驻马店市网络办工作的网友共同担任管理员。  “办QQ群的消息一发布,当天我的电脑就爆棚了,全是网友的申请,因为只有200个名额,一会儿就满员了。在单位处理不完,下班回家接着处理。网友热情都很高,我一边听着不停响着的申请声,一边逐个回复着‘群已满’,到半夜12点都没停。那天,我一共接到5000多个申请。第二天一开电脑,又是几千个申请。”  这个群里的QQ好友,有政府工作人员、经商办企业者、新闻媒体记者、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工作人员。  郑州网友李凯评价这个QQ群说:“能够及时与网友沟通,起到了一定的普法作用,为法院工作开辟了新的监督渠道。”  武汉大学教师杨文博也很喜欢这个群。他说:“只要有现实的、确实的问题,只要在高院权限和法律范围内,都会给予答复。”  由于能为网友服务和解难,“爱说话的朋友们”QQ群受到网友的热捧。不少网友更把“网评法院”称为“伟大的网栏”。  据悉,河南省高院还准备从网友中选择法院监督员,监督法院工作。  一座阳光下的法院  “网评法院”是河南法院利用网络接受监督、探索阳光司法的一种尝试。河南省高院政治部主任袁永新说,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了审判结果,庭审网络直播公开了审判过程,而“网评法院”等于公开了整个法院工作。  为保证网友反映的问题落到实处,河南省高院规定:对网友的意见,有关单位要在7日内回复。不及时回复的,将通报批评,并列入绩效考核。“这项考核占10分,分量很重。”陈海发说。  据统计,今年头8个月,“网评法院”栏目共收到网友发帖2486条。其中,反映单位和个人违规违纪的423条,反映司法文书质量不高或法理方面问题的214条,对案件审理过程或结果不满的1616条,表达感谢之情的311条。  新机制的推行,点燃了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关注与热情,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机制,逐步影响到河南全省法院和法官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我们感到,现在有一双双眼睛时时在盯着我们,大意不得,马虎不得。”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蔡富超说。  现在,“网评法院”栏目和它的附属刊物、QQ群,已经成为河南法院一个更快捷、更现代的接访窗口。条条评论有回复,件件案子有结果,赢得了网友的信任。下一步,有关方面还打算通过“网评法院”进行网上立案的尝试,让法院在网上直接提供服务。
发布时间:2014-07-21 20:47:43         今年2月,河南高院开通了微博、微信和微视“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贾共鑫 摄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互联网为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于今年5月20日建成了功能齐全的“豫法阳光”新媒体工作室。       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考察“豫法阳光”新媒体工作室时指出,“豫法阳光”微博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有力推进了司法公开,促进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全国法院新媒体建设作出了表率。       ■更便民...
  一个网站栏目,可以让网友监督法院和法官的司法行为和工作作风;一个网站栏目,可以纠正错案,甚至可以摘掉违法违纪法官的帽子。这就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全国先河打造的“网评法院”栏目。  一个能纠错案的网站栏目  2008年底,在河南法院网上出现了一个叫“网评法院”的新栏目。栏目声明:欢迎网友对河南省各级法院和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意见,也可对司法文书中出现的瑕疵进行评议,指出问题。“需要纠正的,我们会及时通知所在法院;需要追究责任的,我们报河南省高院问责办处理或督促下级法院处理。所在单位处理结果同时报高院问责办和‘网评法院’栏目组。”  洛宁县王东村的王兴州当天就发现了这个栏目。他是河南省高院一场再审官司的胜诉方,但因执行遇阻,合法权益迟迟得不到维护,按他的说法,这是“全国罕见的执行怪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把《基层法院公然挑战省高院生效判决的公信力》的帖子发上了网。  工作人员很快发现了这个帖子。很快,洛阳市法院派人来到王兴州家。2009年5月27日,王兴州第二次发帖说,向“网评法院”反映的问题解决了。  “网评法院”负责人陈海发见证了栏目运行至今的变化。2008年起,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始推行裁判文书上网,每份上网文书后都开设“我要评论”栏目,方便网友监督。“本来是为配合裁判文书上网开的栏目,现在已成为独立运行的栏目。点击率、发帖率越来越多,解决了七八百起网友反映的司法问题。”  为保证及时回复,河南省三级法院都有专人负责“网评法院”栏目,克仰志就是其中之一。每天,他上网收集网友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网友分门别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地方。“经我们摘转上报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感觉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网评法院’不是发布在网上就完了,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陈海发说,收到网友反映后,内容事实清楚的,即时在网上公布,由相关法院负责回复;反映法官违规违纪的,报院领导批示,由院督察室处理;对案件审理不服的,发给有关法院和部门,指定承办人和当事人交换意见;反映问题不清、对象不明或者谩骂泄愤的,工作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和网友沟通。  而网友反映的各种情况每天都会被编入《舆情网评摘报》和《院长特刊·网民声音》中,这些材料要一早送到全体院领导和相关业务庭长案头。  网友“宋红”的投诉被整理成报告《法官辱骂当事人,殴打代理人》上报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立即批示省高院纪检监察负责人赶赴鲁山县法院,经查实:该院一法庭庭长张富兴庭审中情绪失控,质问当事人“要不要脸”,当庭宣布将代理人轰出法庭,致使庭审活动中断。鲁山法院根据调查组建议,对张富兴停职检查,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网友闫英荣在网上发帖,反映商丘中院和夏邑县法院执行错误。督办文件迅速下发。商丘中院调查发现,案件执行并无问题,但有两名法官吃了当事人的饭。最后,这两名法官退还了双倍的饭费,还在全院大会上作检查并被通报批评。  对“网评法院”反映的问题,河南法院在调查基础上对错案予以纠正,违法违纪的法官也会受到处理。栏目开办以来,根据网友投诉,已先后核查法院工作人员49名,其中,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5人被调离审判岗位或受到党纪政纪处理,2人受到其他处理。  一群“爱说话的朋友”  8月18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与“网评法院”栏目从全国邀请的25名网友见面,倾听网友对河南省高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二天,一个名叫“爱说话的朋友们”的QQ群就在网友的提议下面世。顾名思义,就是这个群里的QQ好友首先要爱说话:有意见爱表达,有问题爱反映,有建议爱提出。陈海发和另一名在驻马店市网络办工作的网友共同担任管理员。  “办QQ群的消息一发布,当天我的电脑就爆棚了,全是网友的申请,因为只有200个名额,一会儿就满员了。在单位处理不完,下班回家接着处理。网友热情都很高,我一边听着不停响着的申请声,一边逐个回复着‘群已满’,到半夜12点都没停。那天,我一共接到5000多个申请。第二天一开电脑,又是几千个申请。”  这个群里的QQ好友,有政府工作人员、经商办企业者、新闻媒体记者、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工作人员。  郑州网友李凯评价这个QQ群说:“能够及时与网友沟通,起到了一定的普法作用,为法院工作开辟了新的监督渠道。”  武汉大学教师杨文博也很喜欢这个群。他说:“只要有现实的、确实的问题,只要在高院权限和法律范围内,都会给予答复。”  由于能为网友服务和解难,“爱说话的朋友们”QQ群受到网友的热捧。不少网友更把“网评法院”称为“伟大的网栏”。  据悉,河南省高院还准备从网友中选择法院监督员,监督法院工作。  一座阳光下的法院  “网评法院”是河南法院利用网络接受监督、探索阳光司法的一种尝试。河南省高院政治部主任袁永新说,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了审判结果,庭审网络直播公开了审判过程,而“网评法院”等于公开了整个法院工作。  为保证网友反映的问题落到实处,河南省高院规定:对网友的意见,有关单位要在7日内回复。不及时回复的,将通报批评,并列入绩效考核。“这项考核占10分,分量很重。”陈海发说。  据统计,今年头8个月,“网评法院”栏目共收到网友发帖2486条。其中,反映单位和个人违规违纪的423条,反映司法文书质量不高或法理方面问题的214条,对案件审理过程或结果不满的1616条,表达感谢之情的311条。  新机制的推行,点燃了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关注与热情,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机制,逐步影响到河南全省法院和法官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我们感到,现在有一双双眼睛时时在盯着我们,大意不得,马虎不得。”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蔡富超说。  现在,“网评法院”栏目和它的附属刊物、QQ群,已经成为河南法院一个更快捷、更现代的接访窗口。条条评论有回复,件件案子有结果,赢得了网友的信任。下一步,有关方面还打算通过“网评法院”进行网上立案的尝试,让法院在网上直接提供服务。
 郑州10月8日电(“中国网事”记者程红根、李丽静)一个网站栏目,可以让网友监督法院和法官的司法行为和工作作风;一个网站栏目,可以纠正错案,甚至可以摘掉违法违纪法官的帽子。这就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全国先河打造的“网评法院”栏目。  一个能纠错案的网站栏目 2008年底,在河南法院网上出现了一个叫“网评法院”的新栏目。栏目声明:欢迎网友对河南省各级法院和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意见,也可对司法文书中出现的瑕疵进行评议,指出问题。“需要纠正的,我们会及时通知所在法院;需要追究责任的,我们报河南省高院问责办处理或督促下级法院处理。所在单位处理结果同时报高院问责办和...
Template Settings
Select color sample for all parameters
Red Green Olive Sienna Teal Dark_blue
Background Color
Text Color
Select menu
Google Font
Body Font-size
Body Font-family
Directio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