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5岁的桥水基金的创始人雷·达利欧,接受美国著名主持人塔克·卡尔森采访,引起不少关注。两个小时不紧不慢的对话,看似云淡风轻,但却藏着这位金融巨头的真知灼见,和一些深层思考。
比如,他认为美国事实已经在“内战”中;美国的制造业已经永远追不上中国;AI可能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也可能是我们自毁的扳机......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
一、数据里的“隐秘内战”
达利欧一开口,就扔了个重磅说法:美国正打着一场“隐秘的内战”。不是战场上硝烟滚滚,你死我活那种,而是经济、社会和政治裂得越来越开的那种。
为证明自己不是危言耸听,他直接甩数据:美国贫富差距快赶上100年前最糟时候,底层一半的人,财富加起来还不到全国的2%,而最顶上那1%的人,掌握着30%多的钱。他打了个比方:如果把美国经济比作一艘船,现在的情况是“船头在天堂,船尾在地狱”。
达利欧认为,比这更可怕的是经济分化正在转化成政治和社会的对立。他引用研究数据指出,美国两党选民的地理分布、生活方式甚至消费习惯都在加速分化——共和党支持者更倾向于乡村和传统产业,民主党支持者则集中在城市和高科技区域。这种“地域隔离”让双方的对话越来越少,偏见却越来越多。
他还提到一项惊人的统计:超过40%的美国人表示,他们不愿意与支持对立党派的人做邻居。这种“部落化”趋势,让达利欧得出结论:美国社会的凝聚力正在崩塌,而这正是内战的温床。
达利欧进一步强调,这场“内战”的根源并非单纯的政治分歧,而是经济不平等与文化冲突叠加的结果。他用历史类比来加深印象:
今天的美国,与19世纪内战前夕的南北对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经济结构的分裂(当时是工业北VS农业南,现在是科技精英VS传统工人),再加上意识形态的极端化。唯一的区别是,今天的战场从田野变成了网络和选票。
二、极化从何而来?全球化的代价与中国的崛起
那么,这种撕裂是如何发生的?达利欧没有简单归咎于某个领导人或党派,而是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剖析了全球化、技术和政策失衡的叠加效应。
首先是全球化带来的冲击;达利欧指出,过去几十年,美国企业将制造业大规模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导致大量蓝领工人失去生计。
他给出一组数据:1970年代,美国制造业占就业比例接近25%,如今已不足10%。这些工人并没有被新经济吸纳,而是被抛在了后面,愤怒和无力感随之滋生。与此同时,全球化让资本家和高技能人群赚得盆满钵满,财富进一步向顶层集中。
但达利欧的目光不仅停留在美国内部,还将视线转向了中国。“美国在我们有生之年永远无法在制造业上赶上中国,”他饱含无奈地说 “中国控制着全球33%的制造业——比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和还要多。”
他列举了中国在机器人技术、芯片生产和人工智能应用上的主导地位,强调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优势,而是技术与规模的全面领先。他提到,中国在半导体供应链上的掌控让美国望尘莫及,而这种差距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换言之,达利欧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全球化不仅掏空了美国的工业基础,还让中国成为了新的制造业心脏,这对美国来讲是可悲的,但又无可奈何。
技术进步则是另一个重要推手;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崛起让人们困在“信息茧房”中,算法推荐让保守派和自由派各自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达利欧指出,这种“回音室效应”放大了情绪化的传播,愤怒和恐惧比理性更容易在网络上扩散。而AI的兴起,则让这种分化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应对。
最后是政策的失衡;达利欧批评美国政府在教育、税收和福利上的失策。他提到,美国公立教育的质量差距正在拉大,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几乎没有向上流动的机会;税收政策则持续偏向富人,导致社会流动性跌至发达国家下游。
他提到一个令人震惊的统计数据:60%的美国人的阅读水平低于六年级。仅有 300 万人(美国人口为 3.3 亿)在推动所有技术创新。这一教育差距正在造成前所未有的财富差距。这些都表明,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指数——即“美国梦”的实现可能性,已远不如从前。
三、美国还有啥?创新和大学的命悬一线
制造业不行了,美国还有啥能拿得出手?达利欧认为,创新和顶尖大学算是美国的最后两张王牌。但同时达利欧却指出,即使是这两个最后的优势,也同样藏着令人不安的隐患:
美国一半的顶尖创新者并不是本土培养的,而是来自世界各地、在美国大学深造的外国人才。这些人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但随着全球竞争加剧,这种优势正在动摇。
更令人担忧的是,AI的崛起可能连这最后一块阵地都无法保住。达利欧谈到,人工智能已经能够达到博士水平的知识储备,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专家。他举例说,AI不仅能分析法律文书、诊断疾病,还能创作艺术作品。这种技术飞跃意味着,美国依赖大学培养高端人才的模式可能很快过时。“如果AI能自己学习并创新,我们还能靠什么保持领先?”达利欧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他进一步分析,这种趋势对中国有利而对美国不利。中国不仅在制造业上占据主导,还在AI应用和芯片生产上投入巨资。相比之下,美国的创新生态虽然仍然强大,但内部分裂和资源分配不均正在削弱其潜力。
四、AI是救命稻草还是火上浇油?
如果说经济分化和极化是眼前的危机,那么AI的崛起则是达利欧眼中的未来变量。他在采访中花了大量时间探讨AI的影响。
达利欧预测,AI将在未来十年彻底改变生产力和就业结构。他提到一项研究:到2030年,全球约20%的工作岗位可能被AI取代,而美国可能首当其冲,因为它既是AI技术的先锋,也是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之一。AI不仅能取代流水线工人,还能入侵高端领域——律师、医生甚至艺术家都可能面临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