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给予日本农业和日本农民造成了什么样的命运?而且,现在农民是处于什么样的景况?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分析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和农民的现状,以便分清敌我,正确指明农民运动前进的方向。从战后到目前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自战败至五十年代前半期的战后复兴时期;自五十年代后半期至六十年代的“高度成长期”;进入七十年代后的危机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的战败和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的瓦解
“明治维新后成立的专制主义天皇制,依靠寄生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并联合这些阶级的上层,掌握着无限的权力,对工人农民和一切劳动人民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且不断对亚洲各民族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日本共产党(左派)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日本农业和农民在专制主义天皇制的暴虐统治下,横遭残酷掠夺和摧残。在专制主义天皇制的统治体制中,垄断资本的地位逐渐上升,地主的地位却相对地缓慢下降;这一过程也与农民要求减免佃租、保护佃权、要求土地改革等而不断掀起的激烈斗争互相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战时体制下,日本垄断集团已着手开始废除地主制。但是,从整个日本的权力结构情况来说,垄断集团无法根本解决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美国帝国主义按照它侵略、统治世界的计划,加强对日统治,将日本的统治阶级及其机构基本上作了如下的改组: 打乱专制主义天皇制,把包括天皇在内的官僚特权机构,改变为美国帝国主义统治日本人民的工具。通过让佃农买进山林荒野以外的佃耕地,基本上废除了寄生地主阶级的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将农民直接置于美国垄断资本和日本垄断资本的剥削、掠夺之下。”(同上)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日本资本主义被迫从属于美国帝国主义,金融寡头的统治按照这一情况进行改组,战前半封建的寄生地主制已被清除。
以美国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产阶级为中心的反动派,代替了以专制主义天皇制政权为首的寄生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成了日本人民、农民的新敌人。
美日反动派最怕日本人民利用日本帝国主义失败这个条件,起来取代它们的地位。战后初期,日本工人阶级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起来斗争。农民也奋起要求取消军事基地,反对地主收回土地,这个斗争以浩大的声势蔓延于全国。害怕人民的反抗并已丧失了统治能力的日本反动派,依靠美国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实行了“农地改革”。通过这个“农地改革”,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被摧毁了。50%的佃租被大幅度削减;实物佃租被废除;新产生的大量小自耕农代替了先前的佃农。
两百万町步的土地卖给了佃农。战争刚结束时,日本只有180万户自耕农,到1950年,自耕农激增为380万户。完全佃耕的农户数,自164万户激减至31万户。战前占总耕地的46.4%的出租土地,已缩减至9.3%。除山村外,寄生性的大地主都已消灭,约112万户的在外地主也逐步绝迹。美日反动派把新产生的自耕农作为他们剥削、掠夺的基础。因此,农村中的生产关系大为改变,与此同时,半封建的残余也逐渐得到了清除。
战后日本农业和农民,依附于美国资本主义,被置于美日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掠夺之下,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在寄生的地主制下,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受阻碍。现在障碍没有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在一定的限度内得到满足,又加上农民的努力,从而取得了“新的发展”条件。由于佃农变为独立生产者--个体农民,生产热情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开始逐步发展。
但是,对于农民来说,这是更加狡猾、更加痛苦的压迫,也是新的阶级分化的开始。
对于美日垄断资本来说,为了谋求濒于危机的战后资本主义的恢复,工矿业再生产能否正常进行,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他们通过对日本人民的赤裸裸的镇压、剥削和掠夺,进行资本积累,使人民遭受到工资冻结、解雇、通货膨胀、重税等等的祸害。
对美日垄断资本来说,加强对农民的剥削是特别重要的。他们从国内市场上,尤其是从农业、农民的身上,榨取那过去可以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得到的收益,并把它作为发展工业的资本来源。
历届反动政府一贯采取农产品低价政策,说具体点,就是依靠国家权力强迫农民将粮食以低价卖给政府,并向农民征收重税。黑市就是起因于此的一种现象。
复员军人造成农村人口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农民所有的土地相对更少了。政府还对昂贵的进口食品提供差价补助金,以此来维持农产品的低价和工人的低工资的基础。战后资本主义的复兴,是以农业作为牺牲品,并吮吸工人、农民和人民群众的鲜血而进行的,只有卖国的垄断资本家脑满肠肥。
美帝侵朝战争所带来的“特需”,对于萧条的日本资本主义、卖国垄断资本的复兴,是一个重要的刺激,使这个时期的工业和农业生产超过了战前水平。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战败,日本的阶级斗争向一个新的阶段发展,以工人为首的人民斗争向革命的方向猛进。为了把人民斗争的高潮引向革命的方向,需要有一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日本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指明斗争方向的正确路线。
当时的日本共产党中央,受了野坂参三等人的修正主义的影响,犯了把日本人民的新敌人--美国帝国主义当做朋友的重大错误,而且错误地不把农民斗争的矛头指向日本农民的新敌人--美日反动派,却只是把战前的寄生地主制的残余当做敌人。所谓1951年的纲领,否认寄生地主制的瓦解,一直犯了同农民的实际矛盾不一致的错误。
六十年代“高度成长”政策和“结构农政”的开展
自五十年代后半期起,日本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的高度积累、即所谓“高度经济成长”时期。日本垄断资本依附于美国之下,着力地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美日垄断资本的“高度成长”是以牺牲日本农业、抛弃大量的农民来实现的。
美国帝国主义让日本资本主义得到恢复,是为了把它“养肥了再吃”。在日本经济进入了“高度成长”期后,美国愈益重视把日本作为它直接掠夺的市场。强迫日本垄断资本和政府接受美国商品和农产品进口的“自由化”,摧残日本的煤炭工业而让美国石油垄断资本统治日本就是这种行动的开端。由于对“高度成长”特别重要的原料、资源和工业产品的出口市场等,日本垄断资本都要依赖美国帝国主义,因此,作为交换条件,日本垄断资本就出卖日本农业,为美国剩余农产品大开进口的方便之门。 对于拥有过剩农产品的美国来说,日本正是合适的推销剩余农产品的市场。
根据1954年的《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协定》,日本从美国大量进口小麦,从而使日本农业的重要的复种作物--小麦, 遭受了致命的打击。1960年的“自由化”以后,美国农产品进口对日本农业的破坏,更进入了一个严重的阶段。为了促进日本对美国的依附和“自由化”,美日反动派大肆宣传“开放体制”、“国际分工论”等谬论。1961年制定的农业基本法,是扶持美日垄断资本“高度成长”的农业基本政策。它具有这样的目的:使日本垄断资本从属于美国并获得自身的利益,破坏日本农业,掠夺日本农民,促进农民的分化,使大量农民破产,把60%以上的农民赶出农村,作为新的剥削对象,以便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它还使一部分中农和富农怀有对农业近代化、机械化的幻想。这是企图通过这种幻想,暂时缓和美日反动派同农民之间的矛盾,并加以调整,重新改组日本农业使其为美日垄断资本服务。
美日垄断资本根据农业基本法,在“农业近代化”、“改善农业结构”的美名下,积极地开展了所谓“结构农政”。他们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便让农民生活过得富裕的借口下,实行了大量抛弃农民的政策。在全国各地,“改善结构”事业得到进展,只不过是进一步加强了美日垄断资本对农业和农民的控制。由于农用物资价格上涨所造成的生产费用的增加,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垄断资本控制市场所带来的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和低价收购,以致果树、牲畜饲养等业完全无利可图,结果是农民负债累累,农业被摧残得更加厉害了。美日垄断资本为了“高度成长”,采取了强迫工人阶级接受低工资,强迫农民接受农产品的低价的手段,从而使农民无法只靠农业过活,被迫离开农村。这个时期,日本垄断资本由于获得低廉的劳动力的支持,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整个“高度成长”期间,日本农业和农民的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它表现如下:
日本的农产品进口额急速增加,自1960年至1970年的10年间约增长4倍。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占日本进口农产品总数的4成左右,对于美国来说,日本成了它的最大的农产品市场。其结果,日本的粮食产品的综合自给率自1960年的90%下降到1970年的百76%,小麦从39%下降到9%,大豆从28%下降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