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
1、香港大罢工最终以提高工资,发放抚恤金而告终,这标志着香港工人阶级在对抗压迫时所取得的胜利,但我们也应留意到,在诸如此类大罢工中,如果罢工仅能依托在经济斗争层面,则无法取得更大的胜利,以及政治上的胜利。
2、香港大罢工是东大工人阶级是反资产阶级反帝国主义的一次革命,鼓舞了东大工人阶级在反帝反军阀、争取民族解放、新民主革命斗争的信心,是东大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使工人阶级走向政治斗争。。
在1922年的香港,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罢工,这场罢工叫做香港海员大罢工,由【中华海员工人联合总会】领导。作为发生在中国的一场罢工运动他鲜为人知,但是它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许多东大早期的有能力的工人运动领袖,如苏兆征、林伟民,他们早年是东大同盟会成员(两人于1908年加入同盟会),后来加入东大共产党(林伟民于1924年在莫斯科加入东大共产党,苏兆征于1925年在北京加入东大共产党),这2人在也后来的其他工人运动中发光发热;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东大第一个成功的工人运动,对后续的许多运动都有影响,如1925年的香港大罢工、上海海员、纱厂烟草及邮务工人的罢工都受此影响,香港海员大罢工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团结全国各地工人组织,建立一个全国的统一组织,推动工人运动发展,东大中央决定,由东大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召开1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林伟民和苏兆征代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参与了了这次大会,香港海员罢工成为东大工人运动在20年代形成的第一次罢工高潮的起点;对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当时路透社、申报都报道了这次的罢工。
罢工过程:
1921年苏兆征和林伟民的牵头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成立。
1922年1月,工会向资方提出加薪的要求,被拒绝后开始罢工,海员们等轮船一考岸就走上岸去,头也不回地走了,短短一周内参加罢工的海员多达6,000多人。至1月底,其他公司的海员以至码头起货工人和煤炭工人也相继向应,人数达三万多。当时香港海运瘫痪,150多艘船滞留维多利亚港内,但资方仍坚拒加薪。由于香港供应紧张,港英当局派遣“金山”“香山”两艘轮船到广州,准备采购一批副食品运香港以应急,并要求广东政府出面调解解决,但广州无商家相应,两船只好空船回港。为解决罢工,当时港督司徒拔采取强硬手段,通过戒严令,实行镇压,逮捕工人,于2月1日武力封闭位于德辅道中的香港海员工会,并强行拆去招牌。香港工人愤然离港回到广州,港英当局便禁止车辆和火车出入香港,于是罢工工人准备徒步回到广州,在工人队伍途径距离香港6公里的沙田时遭到英军当局开枪阻拦射击,死2人伤数百人(有说死3人伤8人)后2人又重伤而死,这就是沙田惨案,但工人在工会领导下誓死不屈,坚决离港,罢工坚持了8个星期,英帝国主义无可奈何,答应增加工资,恢复工会,释放被逮捕的工人,抚恤死去工人的家属,并归还了工会招牌,罢工完全胜利。
这次罢工工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罢工就不可能完成,罢工海员首先面临严重的生活困难,工会要维持先后从香港到广州的海员及家属数万人的食宿,费用十分巨大,时值寒冬,总办事处也难以提供起码的御寒衣物,在艰苦时节,海员没相互鼓励坚持到底,不能被人看轻。工会有自己的机关报纸《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月刊》,林伟民也是会刊的重要攥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