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姚有志将军精准指出:“毛泽东直接组织指挥的140多场战争、战役和战斗,全胜概率高达90%左右。西方战争史上有凯撒、汉尼拔、亚历山大和拿破仑四大战争巨人之说,其中拿破仑为四大战争巨人之首。拿破仑一生组织指挥了近60场战争战役和战斗,数量上是另外三大战争巨人的总和。拿破仑获胜概率也比较高,80%左右,但全胜谈不上。尤其是他两次战败被俘,最后落得个困死荒岛的结局。四大战争巨人的战绩,根本无法与‘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毛泽东相比拟。”(姚有志:《毛泽东军事科学是中华民族先进兵学文化和智慧的创造性升华》)正如姚有志将军所说,欧洲最杰出的军事家就是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拿破仑,其中拿破仑以超越前三者战绩总和的存在稳居欧洲军事家第一名的位置。所以,福煦非常自豪的讲:“在飞舞的军旗下,他建立的赫赫战功超越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大将和凯撒大帝。”(福煦:《在拿破仑墓前的演说》)其中亚历山大是国外四大军事家之中仅次于拿破仑的存在。但是,无论是拿破仑还是亚历山大,军事能力都远远小于世界军事第一人、最伟大的战神——毛泽东!

  拿破仑、亚历山大比毛泽东差在了哪里?我们用事实说话。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之战的话太欺负外国人了,得让一让他们。那我就以毛泽东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第三次反“围剿”之战,以及拿破仑一生最经典一战奥斯特里茨战役、亚历山大一生最经典一战高加米拉战役来对比。即使这样比,照样是毛泽东远胜亚历山大和拿破仑。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就从高加米拉战役开始。

  关于亚历山大的史料、对于高加米拉战役的记载,目前所有的内容上都是不可信的,因为这些内容无一不是距离亚历山大时代已经有三四百年的作者通过引用二手证据、间接证据——也就是所谓的“目击者的回忆”写出来的。“有关他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均源于曾随他远征的目击者所记录,因为时间流逝而残存的片言断句,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位作为亚历山大的远征军的随军史官,奥林瑟斯城的卡利斯西内斯(CALLISHENES of Olynthus)。”“根据阿里阿纳斯的陈述,他的作品是根据两位目击和亲历亚历山大远征过程的证人所叙述的故事的基础而构成的;一位据说是亚历山大儿时的朋友,随亚历山大远征而后成为将军的托勒密(Ptolemy)(也是后来成为埃及国王的托勒密一世)。”(陈恒:《关于马其顿亚历山大史料的不可信》。上海师范大学)李锐也是毛泽东时代的亲历者、庐山会议的目击者,徐向前也是西路军的亲历者。但是李锐和徐向前的回忆录都是有错误的、不真实的。所以没有原始档案证据或者原始考古文物证据的回忆性文字,对于严上加严的证据学、侦探学一样的历史学来说,是根本不可信、毫不能用的。

  在《亚历山大远征记》中,距离亚历山大时代有四百多年的阿里安(也就是前文提到阿里阿纳斯)在写高加米拉战役的时候过分“放卫星”,说亚历山大4.7万马其顿士兵打赢的是波斯104万大军,其中步兵100万、骑兵4万。这对当时生产力水平和高加米拉战役发生的战场——阿贝拉平原面积对兵力的承载量来说,都是根本不可能的。无疑,本来就毫无原始证据的阿里安在著作中“放卫星”的内容使他对高加米拉战役的记述本身更加不可信。相比来看,另一位距离亚历山大时代同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学者库提乌斯的描述更接近真实、更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和会战地区面积承载兵力程度一些。“波斯步兵为20万人,骑兵4万5千,战车200辆。”(库提乌斯:《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史》)但是,“而到了近代,通过对当时战场地形的考察,学者们对于以上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均表示怀疑,即使是相对‘谨慎’的库提乌斯,所估算的士兵人数也与实际情况相差巨大。如今我们一般认为,高加米拉之战时,波斯出动的军队最高不超过十万。”(冷兵器研究所:《为什么波斯灭不掉希腊呢?》)

  综上所述,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如果真正发生过高加米拉会战,根据战场面积和当时波斯生产力水平来计算,大流士的波斯军队最多是约等于25万,是亚历山大的4.7万马其顿军队兵力的5.3倍。而有趣的是,在目前记载的战役过程中,公认“波斯方面事实上只有骑兵投入了战斗,不过这些部队的表现十分勇敢,并且也抓住了马其顿左翼出现空洞的机会冲过了马其顿战线,这说明这些部队一定拥有着出色的指挥官”(《亚历山大战史》:《第二十七章、阿贝拉会战(公元前331年10月1日)》)相当于亚历山大的4.7万军队只遭受了4万5千的骑兵的抵抗,波斯实际参战兵力甚至小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兵力。

  还要注意的是当时马其顿军队的装备质量比波斯军队装备质量还好得多。例如“马其顿步兵使用的是6米长的长矛,骑兵使用的是2米长的长矛,而波斯人使用的是短标枪。马其顿人能刺到对手,波斯人却必须靠近了才能攻击。”(指文烽火编委会主编:《战争事典08》。)无疑,虽然亚历山大东征的原始资料已经根本找不到,但是亚历山大东征期间真的发生过高加米拉战役的话,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战场面积对人数的承载限度,吹到大老天也只不过是4.7万对25万,1:5.3,而且亚历山大一方的装备还比大流士一方的装备质量要好,亚历山大有资格说“优势在我”。这就是亚历山大的“得意之笔”。

  拿破仑的得意之笔,非奥斯特里茨之战莫属。这一战,拿破仑指挥7万3千法军打败了8万6千俄奥联军,也算以少胜多,双方兵力对比差不多是1:1.17。这一仗,法军“总伤亡俘:8800人(12%)”俄奥“总伤亡俘:27500人(32%)”(数据来自战史专家Robert Goetz)。拿破仑时代作为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生产力水平要远远大于亚历山大时代也就是奴隶制时代波斯和马其顿生产力水平。资本主义发展前期的欧洲已经有了比较充足的生产力发展,尚且很少有超百万大战,亚历山大时代波斯动用104万大军,就纯属是阿里安放卫星闹的笑话了。拿破仑指挥的法军,武器装备和俄奥联军相比,差不了多少。这就是拿破仑的“得意之笔”。

  想必会的人会吹拿破仑当炮兵的时候技术操作能力。这里要讲的是:计算怎么打炮能打得准,那是炮兵做的事儿、技术教官和技术兵的工作。这方面,拿破仑确实内行,因为他是炮兵出身。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是战略,其次是战役战术。只有战略、战役战术才是军事统帅的职责。战略和战役战术,属于指挥下级往哪里打、怎样往那里打,例如毛泽东告诉粟裕,战略上,淮海战役要先打黄百韬;战役战术上,要在打的时候注意侧翼威胁徐州和邱李兵团。方向和方法都规定好了,开打的时候往黄百韬兵团打的大炮怎样能打出去、打得准,是炮兵对武器的技术操作工作、是非决定性、非指挥性的工作,而非统帅的工作了。军事统帅、战争指挥者,首先要负责战略,其次要负责战役战术,而在武器技术的操作方面根本不需要下功夫。所以,毛泽东高屋建瓴的说过:“我只研究战略、战役。放点敌人进来能吃掉就吃,不能吃掉就放在那里。”(《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搞好三线建设打起仗来就不怕了》)真玩起战略和战役战术,真干起统帅、指挥官而非技术兵的活儿来,以第三次反“围剿”和奥斯特里茨之战为例,十万个拿破仑都比不上一个毛泽东。奥斯特里茨战役法军的胜利也不是因为拿破仑自己打炮的时候打得多准,而是拿破仑诱敌深入战略和侧翼袭击、分割包围战术的胜利,虽然他在这些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远远不如毛泽东炉火纯青。

  无论是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战役还是亚历山大的高加米拉战役,和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第三次反“围剿”相比,都差太多了!“第三次‘围剿’时的情况是:(一)蒋介石亲身出马任总司令,下分左右中三路总司令。中路何应钦,与蒋同驻南昌;右路陈铭枢,驻吉安;左路朱绍良,驻南丰。(二)‘进剿’军三十万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时,“红军苦战后未休息,也未补充(三万人左右),又绕道千里回到赣南根据地西部之兴国集中时敌已分路直迫面前。”(《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我与敌兵力对比是1:10!远远超过了奥斯特里茨战役法军和俄奥联军、高加米拉战役马其顿军队和波斯军队兵力对比的悬殊程度。更悬殊的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红军的装备质量远远比蒋介石集团领导的反动匪军的装备质量要差!这样的难度,也是奥斯特里茨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所不具备的。

  在这场精彩绝伦的战役中,毛泽东指挥红军诱敌深入、在运动中集中兵力、先声西击东、后声东击西,避实击虚,五战五捷。在主席亲自指挥下,我军“歼灭国民党军队十七个团,共三万余人,其中俘敌一万八千余人,缴获各种武器二万余件。蒋介石提出的‘三个月消灭共军’的誓言,又一次破了产。”(《毛泽东传》:《第12章、打破三次“围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这次战役,毛泽东指挥我军3万,对战敌军30万,我军歼敌3.8万,自己仅仅损失6000。相比来看,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7万对8万,仅仅是歼敌2.7万,自己还损失了8800之多。拿破仑指挥的法军,无论是兵力上还是武器上,相对于联军,都不悬殊,其面临的困难远远小于毛泽东指挥的红军面临的困难,结果拿破仑指挥的法军不仅歼敌人数小于毛泽东指挥的红军、自己的伤亡还比毛泽东指挥的红军多。可见拿破仑比毛泽东差了10万8千里都不止。

  毛泽东指挥的第三次反“围剿”之战,面临的兵力差距、武器装备差距悬殊程度、克服的困难程度,远远大于亚历山大指挥的高加米拉之战和拿破仑指挥的奥斯特里茨之战。这三战,足以见毛泽东无敌的军事能力远远强于亚历山大和拿破仑。

  毛泽东不仅军事实践上远远强于拿破仑和亚历山大,而且在军事理论上的成就更是远胜亚历山大和拿破仑。不可否认,亚历山大和拿破仑都有比较闪光的军事思想,但是他们都没有完整的、系统的军事理论,而毛泽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袁德金说:“毛泽东不仅把一生中最重要的年华贡献给了中国革命战争,而且也创造了光辉的军事业绩和科学的军事理论,在世界军事史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成为世界上集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第一人。”“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的分离,在西方军事史上真是太多了。正因为如此,克劳塞维茨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既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又是伟大的军事理论家。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家终于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他就是集杰出的军事统帅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毛泽东。这就决定了西方任何一位军事家同毛泽东都是不能相比的。”(袁德金:《毛泽东:世界上最杰出而伟大的军事家》)世界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第一人,非毛泽东莫属!



Template Settings
Select color sample for all parameters
Red Green Olive Sienna Teal Dark_blue
Background Color
Text Color
Select menu
Google Font
Body Font-size
Body Font-family
Directio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