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革命早期,毛泽东因为学历和资历等原因,一直被党内的大佬边缘化,他的正确意见不被重视,不被采纳,甚至他本人受到莫名的打击和处分,而党内最典型的六次“反毛”,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使革命事业损失惨重。
第一次“反毛”,当事人是湖南特委周鲁。湖南特委负责人周鲁以中央的名义,开除毛泽东的党籍(后证实,中央只是撤消毛泽东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资格),罢免毛泽东前委书记职务,降职为师长,并拒绝采纳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悍然把井冈山的红军主力全部拉出去支援湘南暴动。
红军主力外出,导致井冈山防御空虚,苏区被国民党军队乘势进攻并占领占长达一个月。在此期间,支持红军的百姓遭到血腥屠杀,各村基层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农委会成员被杀害。据史料记载,苏区死亡进步群众近两万。而支援湘南暴动的行动,也因盲动而以失败告终,朱德率残部撤回井冈山。
第二次“反毛”,当事人为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杜修经也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他不做调查研究,不顾当时的严酷现实,带着省委指示的信件,逼迫毛泽东率军攻打大城市。杜修经鼓动28团、29团“打回老家去,回家割稻子”,还撤销了毛泽东前委书记的职务,推选陈毅接替毛泽东的职务。
结果,29团官兵全军覆没,28团折损绝大多数,仅萧克一个连一百多人突围撤走。毛泽东因援兵不至,寡不敌众,被迫转移后撤。井冈山根据地重新落入国民党军队手中,又有三万多群众死于敌人的屠杀,这次事件被称为“八月失败”。
第三次“反毛”,当事人为临时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刘安恭。刘安恭认为“政治和军事必须分开,毛泽东这个前委书记只能管地方事务,不要插手军队问题”。刘安恭在红军中宣称“毛泽东是反中央派”,并在七大中通过选举的形式,罢免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职位,再次让毛泽东边缘化。
刘安恭不听毛泽东的意见,指挥红军冒进出击闽中,在盲目进攻东江战斗中,红军接连战败,刘安恭牺牲,数千将士血洒战场,革命损失惨重,红军军心涣散,几近解散。
第四次“反毛”,当事人为以博古、李德等为首的“中央三人团”。“三人团”全面夺权,让毛泽东彻底离开权力中心,第一次提出“毛派”口号,几乎打倒斗死全部“毛派”。
蒋介石大举“围剿”井冈山苏区,前三次“反围剿”,在毛泽东的正确方针指导下,红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第四次“反围剿”,朱德等仍然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作战策略,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博古、李德完全摒弃毛泽东的作战方针,中央苏区彻底沦陷,三十多万红军伤亡惨重,仅剩3万余生力军,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根据地群众迎来了惨烈的大屠杀,据史料记载,共计600多万根据地群众被杀戮。
第五次“反毛”,当事人为第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中央红军经过艰难险阻,翻越夹金山,走过毛尔盖沼泽地,已经成为疲惫之师。而此时的张国焘率领的四方面军兵强马壮,他野心膨胀,觊觎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他声称追究丢失中央苏区的责任,倚仗手中的军事实力,伸手向中央要权,企图分裂红军,自立中央,并宣布以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非法。
毛泽东顾全大局,率领中央红军迅速脱离张国焘,到达陕北,并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张国焘阴谋败露,一意孤行,率领八万红军“入川”,遭到国民党军队围攻,八万多红军折损一半。红四方面军后又在西征中,遭到马家军围攻,几乎全军覆灭。
第六次“反毛”,当事人为从苏联回国,充当“共产国际”代表的王明。王明曾在苏联留学,俄语讲得“呜哩哇啦”,马克思列宁著作学得滚瓜烂熟,受共产国际委托,回国“指导中国共产党”工作。但他权力欲极为旺盛,自视过高,在武汉另搞一套,跟延安的党中央严重对立,企图取代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新四军领导人项英等,执行王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对统一战线过于依赖,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导致“皖南事变”发生。“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九千多人被八万国民党军队包围,项英牺牲,军长叶挺被俘,一千多人突围,八千多人壮烈牺牲。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主席去世后,那些藏在阴暗角落的阴谋家,乘机煽风点火,鼓噪呐喊,罔顾历史事实,肆意抹黑伟人的伟大人格和丰功伟绩,实际上就是为了兜售自己内心的“黑货”。历史的风雨可以冲刷人为的尘垢,使历史人物和事件恢复本来面目,孰是孰非,历史的评价最为公正。
周总理曾经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深受老蒋的器重,而彼时毛泽东只是国民政府的“代理宣传部长”。“南昌起义”后,共产党人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周恩来是主宰红军的“三人团”核心成员,毛泽东则是经常被边缘化的人物。遵义会议后,中央才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在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生死关头,那些共产党元老们都一筹莫展,甚至毛泽东使出“四渡赤水”的时候,被称为军事奇才的林彪还是一头雾水。“西安事变”的处置,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战即将胜利时未雨绸缪派遣林彪到东北建立政权,以及和蒋介石集团彻底决裂,后来顶着美国和苏联的巨大压力,喊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决策者,哪一个不是伟人?
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的决策,在中央里,毛泽东是绝对的少数派,但是他洞察一切,通观全局,还是拍板了。周总理曾说过,当时这个决策他也想不通,但他有一个经验,凡是重大决策,毛主席总是对的,所以我就支持他。
有人不免要问,为什么毛主席总是对的?毛泽东曾是一个农家子弟,仅仅上过私塾和几年长沙师范,当时有名的大学北大、清华都与他无缘,更没有留洋经历,更谈不上硕士博士学位。他的所有智慧,以及后来的“毛泽东思想”,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有人说,革命实践大家都参加了,为什么伟人会产生“毛泽东思想”,而大多数人则没有?
用现实来回答这个问题很有力度。学历很高的瞿秋白、博古、李立山等,丰富的书本知识禁锢了他们的思维,使之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所以每当到了关键时刻,书生们总是手忙脚乱,束手无策。而毛泽东可能没有他们的书本知识多,也不会说几句外语,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真实的世界上,研究它们的本质、变化和发展前瞻,更加上毛泽东本人性格的刚毅、观察事物方法的独到,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常人不能及的,更是书本和学校学不来的。因此,在关键时刻,他的决策往往不同与大家,但他是对的。
老人家去世后,有的人认为,世界变了,环境变了,毛泽东思想也随之过时,于是社会上刮起一股股否定伟人,甚至抹黑、污蔑伟人的妖风。假如说,这些人一帆风顺,也许人们会认为毛泽东真的过时了,但实践证明,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碰了不少壁,栽了不少跟头,甚至被碰得头破血流。
“自力更生”是伟人提出并身体力行的,新中国前三十年,我们和世界隔绝,但我们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些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和美国搞好关系,融入到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中,我们就会有一个大发展。大飞机项目废弃了,光刻机、高端芯片项目废弃了,结果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美国对中国下了毒手。
“又红又专”是伟人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在我们再看这些读书人,谁读书是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读书的?结果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大多都去了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成为美西方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最终,中国政府花费巨资培养的人才,却大多成了扼住中国发展咽喉的利器。一个事实摆在国人面前:中美科技战中,扼住中国喉咙的不是美国人,而是到美国留学的另一部分中国人!
这个不说了,更让人难堪的是,一些公费留学的人,不仅不回国为国效力,反而成了美西方遏制、抹黑中国的爪牙。最有名的是那位长得歪瓜裂枣似的余茂春,曾是南开大学公费留学生,为了功名利禄,不惜出卖灵魂,当了美国反华势力的帮凶和走狗。
因为这个思潮的泛滥,国内各级教育机构,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都是过于强调“分数”“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品质以及思想素质,最后可能会当一个官员,但只要一有机会,他会马上蜕化成一个面目狰狞的贪腐分子;会成为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但只要有机会,他会立刻蜕化成一个害人性命,谋人钱财的宵小之徒;可能也会成为一个高级工程师,但只要有机会,他会为了一沓美元,把国家机密出卖给敌国。
伟人去世半个世纪了,但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永不过时。继承发扬毛泽东思想,不是死搬硬套记住毛泽东的几句语录,把毛泽东思想的整体性割裂开来,片面去理解,而是学会伟人的洞察事物本质的方法,学习伟人历史地、全面地、系统地,发展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谁想因一己之私,再次挑起“反毛”的妖风,注定会输得一败涂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