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至今还有不少老六,在拐弯抹角地割裂历史。

  最常见的错误历史观点,就是把前30年和后30年割裂开来,用后40年的历史成就,去否定前30年的历史贡献。

  由于民众已觉醒,尤其是90后00后,这两代年轻人特别醒目,不是那么好忽悠了,所以各路公知割裂历史的手法,比过去更加委婉、隐蔽。

  比如“毛主席让中国站起来、D小平让中国富起来”;比如“穷人怀念毛主席、富人纪念D小平”;比如“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全靠D小平”。

  上述这些观点,初看挺有道理的。

  但是仔细一想漏洞百出,经不起理性的分析,本质上都是毒鸡汤,都在割裂前30年与后40年的历史。

  这些经过精心炮制的语言,具有隐秘的煽动性,很容易把老百姓的认知带偏了。

  为什么说那三句话都是历史毒鸡汤呢?

  且听我为您,分析其中的历史逻辑,下面我们讲8个问题,大家就能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把戏。

  各位读者朋友

  第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毛主席时代的农业建设做基础,那么请问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拿什么去增产?又拿什么去解决吃饭问题?

  真正种地的农民,去农村搞过调研的人都知道,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培育良种、化肥投产、推广农机、发展农技,才是中国农村实现粮食持续增产,解决吃饭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然,大规模的粮食进口,也是粮食、肉类食品供应充足的一个因素。

  包田上户、分组单干,只是解放了农民的双手,让农民可以自由支配剩余劳动时间,可以自由的进城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种过田的人都知道。

  如果没有粮种、化肥、水利、做基础保障,那么农民就是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待在地里干活,都提高不了多少粮食产量。

  只有那些没种过地的书呆子,连水稻秧苗和稗草都分不清楚的老六,才会把粮食增长和吃饱饭的问题,完全归功于包田上户搞单干。

  第二个问题

  如果没有毛主席时代的文化大扫盲和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那么请问八九十年代从哪里冒出数亿计的高素质工人?

  美国经济学家研究认为,中国近40年来,能实现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有大量接收过基础教育的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二是有比较完善的公共医疗保障体系。

  这两项重大公共建设,都是在毛主席时代完成的,是毛主席给我们国家留下的重要遗产。

  毛主席时代,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大扫盲运动,接着又在广阔乡村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让50后、60后、70后在踏入城市工厂之前,就完成了基础教育。

  这个庞大而高质的劳动群体,能理解和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业生产,直接为八零、九零、零零年代,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助力改革开放的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

  没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请问改开之后,国家拿什么去实现工业生产增长?难道靠公知吹起来的吗?

  第三个问题。

  如果没有毛主席时代的“两弹一星”做基础,那么请问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地缘政治安全拿什么去做保障?

  毛主席时代的“两弹一星”,具有深远的军事政治意义,它代表了中国人自主掌握了尖端国防科技,能独立自主研制高精尖武器,对冲了中国地缘政治压力,保障了中国人们安居乐业。

  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地缘政治安全保障,都是靠吃老本。很大程度上,都仰仗毛主席时代的核武器遗产,依靠毛主席时代的高精尖科技混社会。

  咱们手里拿着性能先进的“打狗棒”,豺狼虎豹看到了撒腿就跑,魑魅魍魉看到了都要绕路走,帝国主义看到了就不敢在我们面前嘚瑟。

  第四个问题

  如果没有毛主席时代的基础工业建设,没有毛主席时代激烈的工业化历程,那么请问八九十年代能在短时间内把各工业门类建起来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毛主席时代,在工业化历程方面,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一五计划”时期。

  苏联援建了156个工业项目,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框架。苏联之所以援建中国援助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毛主席化解了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压力,中国凭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苏联极力拉拢和联合的对象。

  这是毛主席在军事上,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17国军队的结果。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上爆锤世界最强军队的结果。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斯大林也不是爱心泛滥,都是基于苏联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需要,适时做出的政治选择。

  第二个阶段是三线建设时期。

  毛主席主导的三线建设,历时三个“五年计划”,覆盖了13个省自治区,先后投入了2000多亿资金,在云、贵、川、陕、甘、宁等中西部地区,先后建设了数千个工业项目,涵盖国防、工业、交通、科研、教育等等。

  初步改变了中国内地、尤其是中西部没有工业基础的历史,平衡了中国的工业布局,对冲了美苏两国的核威胁。

  第三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

  毛主席和周总理联手推动了四三方案的落地,从美国、日本、联盟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了成套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方案。

  这是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引进外国成套工业设备及其先进技术,累计使用资金高达43亿美元。

  这些重大工业项目,截止八十年代中期全部实现了投产,为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叶剑英元帅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讲道:

  “我们在旧中国遗留下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叶帅还讲道:

  “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取得巨大的成就,已经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可以依靠的前进阵地。”

  简单翻译一下叶帅的意思。

  就是说前30年为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通俗的讲,就是毛主席为改革开放铺好路、修好桥。

  大家注意“雄厚”二字!

  这个词用的非常的精准,内涵很丰富,大家可以细细的品味一下。

  第五个问题

  如果没有毛主席时代的社队企业做基础,那么请问八九十年代中国的乡镇企业从哪里来的?

  难道中国乡镇企业都是从庄稼地里面长出来的吗?中国乡镇企业的前身就是毛主席时代的社队企业

  根据农业部人民公社企业管理总局统计显示:

  1975年 全国90%的公社和60%的大队都有了自己的企业,总计办了81.8万个社队企业年总生产总值为215亿元。

  1977年 全国93.6%的公社和76.6%的大队,总计办了139万多家社队企业,年总产值为391亿元。

  到了1978年,全国大约有152.4万家社队企业,年总产值为493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9.7%,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8.5%

  到了1983年,全国社队企业总数突破了500万家,总共吸收农村劳动力3,235万人,年总产值为1,01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1%。

  人民公社解体之后,许多社队企业摇身一变,换了个马甲就变成乡镇企业。很多村集体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变成了民营企业。

  这就是9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突然就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根本原因所在。

  到头来有些不要脸的人还倒打一耙,说社队企业吃“大锅饭”,企业效益很差,很多都濒临破产,是通过改制盘活的工厂,让工人有碗饭吃。

  实事求是讲,当年效益差的社队企业肯定有,但绝对不是全部效益差。

  有的社队企业,为了保障公平性,在效率方面做出了某些牺牲,这点,我们要给以承认。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不能睁眼说瞎话对不对?

  客观地讲,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会有效益好和效益差的企业,这是经济规律。

  第六个问题

  如果没有毛主席时代打下的大国政治地位和良好的外交关系,那么请问八九十年代拿什么去开展全球性的外交关系?又通过什么渠道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统计:

  截止1979年年底,中国同全球120个国家建交,朋友遍及世界各地,为改开时代发展国际关系,拥抱国际市场,拓展对外贸易,拉伸贸易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

  因为大规模的经贸活动,永远都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它是政治的必要内容,是政治的另一种延续,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核心利益。

  比如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的政治矛盾开始缓和,从对立走向合作。随后带来的就是中美经贸的大发展,中日贸易的大发展。

  这就是典型的政治影响经贸发展的案例。

  先发展经贸,后建立外交,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交流。

  比如中法关系,中国在同法国建交之前,就开始大量的贸易,随着贸易的开展,政治上的交流与互信得到增进,为中法建交打下基础。

  所以说,政治和经贸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那些说建交不等于合作,外交关系对贸易出口没有任何帮助的人,都是没有文化的,都是政治经济学的菜鸡。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故意割裂政治与经贸的关系,刻意抬高资本的价值,夸大商人的历史作用。

  第七问题

  没有1972年尼克松访华破冰做基础,请问1979年邓公带几个人去华盛顿能搞定美国总统?能轻轻松松实现中美建交?

  恐怕不能!

  邓公能力再牛,也没有牛到让美国总统先来北京拜访他老人家。

  讲到这里,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毛主席时代的中国外交关系。

  第一次建交高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10月至1955年12月。全世界有23个国家,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大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建交高潮是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截止1969年底,中国同全球5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三次建交高潮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1971年有15个国家同中国建交,1972年有1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包括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的铁杆小弟。

  这些真实数据,告诉我们两点:第一、毛主席时代压根就不存在封闭锁国,而是被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极力封锁,而我们在不断的突围。

  说毛主席时代搞封闭锁国的人,都是没有文化的人,要么历史没有学好,要么CPU烧坏了。

  第二、毛主席为接班人留下丰厚的外交遗产,留下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邓公可以轻装上阵,放开手脚发展对外贸易。

  第八个问题

  没有毛主席时代奠定的土地国有制做基础,那么请问八九十年代各大城市拿什么去建设各种产业园?地方政府又靠什么解决城市工业化所需要的天量资金?

  为什么中国基建速度能遥遥领先?

  除了中国基建技术先进之外,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快速解决土地使用权问题。

  欧美国家的土地都是私有制,土地都登记在个人或公司名下,这就增加了政府收购土地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而在中国搞各类基础建设,尤其是涉及民生工程的基建项目,不需要担心土地出让问题。因为从法理上讲,每寸土地都属于国家的,政府有权统筹规划土地使用,进而大幅提高各类基建效率。

  如果没有毛主席时代的工业基础、农业基础、科技基础、国防基础、教育基础、人才基础、外交基础、地缘政治安全基础和土地国有制基础

  那么请问八九十年代国家拿什么去发展?拿什么去飞越?拿什么去腾飞?拿什么去面向世界?拿什么去对接欧美发达国家?

  这就好比AI时代来临了,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没有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没有数字化基础,那么我们是接不住这波时代红利的。

  一句话,没有前30年的基础,就没有后40年的腾飞。

  不能用后40年去否定前30年,也不能用前30年去否定后40年,否则就是在割裂历史,是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历史观,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

  “毛主席让中国人站起来,D小平让中国人富起来;穷人怀念毛主席,富人纪念D小平”等等言论。

  这些话貌似有道理,其实都有毒,它们都不约而同掩盖了毛主席经济建设和工业化方面的伟大功绩,等于变相否定了教员的治国韬略,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为什么各位公知要割裂历史?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使坏,在拐弯抹角的摸黑教员。

  在寒牛出栏看来,摸黑教员和神化邓公,是各路神棍、公知在互联网上打出的组合拳,是舆论战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他们并不是真的肯定邓公的历史功绩,只是利用邓公的历史人设,来达到鼓吹经济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优越性的政治目的,为更激进的私有化和颜色革命做舆论准备而已。

  我们要加以甄别,不要被各路公知的言论,所利用、所忽悠、所带偏。

  最后,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Template Settings
Select color sample for all parameters
Red Green Olive Sienna Teal Dark_blue
Background Color
Text Color
Select menu
Google Font
Body Font-size
Body Font-family
Directio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