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晚,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专机降落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机场。
这位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领导人,不仅没戴手铐,反而收获了红毯和仪仗队——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用最高规格的外交礼仪,完成了一场对国际法的公开嘲讽。
这场“打脸国际法”的戏码早有预兆。
2024年11月,国际刑事法院(ICC)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令,堪称国际政坛的"热搜头条”。
ICC认为以色列在加沙地区使用饥饿等反人类手段作为战争武器,指控内塔尼亚胡涉嫌犯下“蓄意造成重大痛苦”和“故意攻击平民”等战争罪。
然而,这个国际通缉令很快就被泼上了一盆现实政治的“冷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当即宣布:“我们为内塔尼亚胡准备了红毯,不是手铐。”
这不,内塔尼亚胡还真来了。
自从被列为通缉犯后,内塔尼亚胡一直在家“蜗居”,偶尔去美国溜达一圈,美国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而且以色列作为美国的亲爹,美国自然可以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但匈牙利可不一样了,1999年就签署了《罗马规约》,属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理应执行逮捕决定。
但事实却是,欧尔班一句“没颁布国内法”的借口,直接让ICC的逮捕令成了摆设。
现在的以色列,由于违反加沙停火协议,被国际社会强烈谴责,欧尔班为啥非要挑在这个时候,大张旗鼓地邀请内塔尼亚胡访问呢?
无非还是古人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首先,匈牙利对俄罗斯能源依赖高达80%,俄乌冲突后天天被欧盟掐脖子。内塔尼亚胡手里攥着东地中海天然气田,正是欧尔班梦寐以求的“备胎”。若能打通以色列-匈牙利能源通道,相当于给匈牙利上了双保险。不仅能够在欧盟中实现独一份的能源保障,以后和冯德莱恩叫板的底气也更足了。
其次,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报告,匈牙利对以色列军购额从2018年的1.2亿美元飙升至2022年的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1.4%,远超同期欧盟国家平均军费增速(3.2%)。这种指数级增长的背后,反映的是匈牙利在军事现代化发展上对以色列的依赖。
作为回报,以色列军工企业向匈牙利国防工业开放了“铁穹”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算法,使得匈牙利成为中东欧首个具备自主反导系统开发能力的国家。此外,双方联合研发的“猎鹰-3”电子战系统,已成功出口至塞尔维亚等第三国,为匈牙利带来12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再者,欧洲地区以英法德为主,匈牙利在欧盟中长期受到排挤和边缘化,经常以“刺头”形象出圈,话语权相对缺乏。通过邀请内塔尼亚胡强化与以色列——美国在中东最核心盟友的合作,既能巩固自身在中东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也可能试图以“间接示好”方式向美国暗示其政治倾向,提升自身在美欧博弈中的战略价值。
所以说,匈牙利的这场政治考量,利益算盘是打的当当响,而且为了消除这次内塔尼亚胡访问带来的消极影响,4月3日匈牙利总理府部长古亚什对外宣布,匈牙利政府已决定退出国际刑事法院。
而内塔尼亚胡从国际“通缉犯”变成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座上宾”,他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必须要抓住匈牙利这根救命稻草。因为如今这架势,不论在以色列国内还是国际舞台中,他都没有多少消停日子。
国内,内塔尼亚胡因为人质久久未能解救出来以及解除辛贝特局长巴尔与总检察长巴哈拉夫·米亚拉的职务,而在国内遭到了抗议,民众对他的支持率大幅下降,要求其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