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假期,一则企业维权公告引爆了网络热搜——河南零售企业胖东来起诉经济学家宋清辉,索赔百万。
这场看似普通的商誉纠纷,却因一个荒诞细节成为时代切片:当胖东来公布基层员工月薪9886元(远超河南零售业均值)时,宋清辉竟将其贬为"没有核心竞争力,只能变着花样靠流量活着"。更令人震惊的是,面对网友对胖东来"共富模式"的支持,这位"经济学家"竟公然辱骂群众是"蠢货",将劳动者福祉视为流量泡沫。
这绝非孤立事件。早在2024年,就有所谓学者攻击胖东来"利润分配过多破坏商业规则"。而今宋清辉的表演,不过是学术精英集团对劳动者权益系统性围剿的延续:他们用"核心竞争力"的学术黑话消解服务价值,用"流量炒作"的道德大棒否定高薪正当性,用"民粹煽动"的政治污名践踏群众选择。当一家企业用真金白银提升员工福祉时,这些"经济学家"的反应不是欢呼社会进步,而是如鬣狗般撕咬——这赤裸裸暴露了其学术外衣下的资本打手本质。
事实上,宋清辉批判的所谓胖东来靠流量活着,恰恰是宋清辉这种所谓经济学家的日常而已,他是典型的贼喊做贼,我们且看看他微博中那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的内容。
搞笑的是,就是这位自觉得人间清醒的经济学家,竟然无知到说德国的坦克能够达到五百公里的射程,五百公里,这炮火能够从北京打到呼和浩特了。这种认知的人,还大言不惭的说别人是“蠢货”,也不知道他是哪里来的胆子,可是悲哀的是,这几十年来,就是大量这种连基本常识都不具备的人,却能对中国的经济指点江山,还占据舆论重要位置。
他们这几十年来,所谓的经济学家,大家只要留意一下就知道,只要是重视人民利益的经济政策,总是会有经济学家跳出来指责,最早有所谓的经济学家领袖就极其无耻指出,居民公租房不应该带卫生间,看看这种无耻程度,这些经济学家从来不是站在人民利益上去考虑经济,经济在中国语义里的经世济民的意义也从来没有在这些经济学家的脑子里哪怕泛起半点水花,他们在乎的都是资本的利益,有的是被资本收买后颠倒黑白大放厥词,而有的更加无耻,不断的表现出维护资本利益的嘴脸,以期获得资本的垂青而待价而沽,活脱脱的乏走狗。
而此次这个所谓的经济学家宋清辉的"批判"也根本不是为真理而来。数据显示,其炮轰胖东来的声明发布24小时内转发量超10万,微信公众号所产生的广告以及打赏收益高达数万元;此前攻击新能源车企后立刻推出付费课程《穿透式财务分析》,将公共议题私有化为个人流量池。这种"争议言论=流量密码=商业变现"的闭环操作,早已将学术批判异化为注意力经济的收割工具。
更讽刺的是其双标逻辑:当消费者质疑企业时,他沉默以对;当企业依法维权时,他高呼"言论自由"。这种选择性"批判自由",不过是精心设计的碰瓷剧本——正如网友所言:"他骂你是流量,你告他是霸权,横竖都是他赚钱。"
宋清辉们惯用"专业主义"制造认知霸权。他们以"核心竞争力"否定胖东来98%的顾客复购率、0.3%的商品损耗率(行业平均2%),用"走不出河南"的地域标签抹杀169.64亿元年销售额、3倍于行业的人效比。这种数据游戏的本质,是强行将实体经济多元发展路径塞入"专利数量""资本回报率"的单一评价体系——毕竟在买办思维里,给员工发钱怎能算"竞争力"?
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胖东来员工拿着远超同行30%的薪资,当3.2万许昌市民联署支持家乡企业,当"周二闭店""全员持股"成为商业教科书案例,这些"经济学家"的数据霸权在劳动者的笑容面前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