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在经济不确定性笼罩的时代,网贷现象已深深融入中国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从点外卖到骑共享单车,各种应用程序内嵌的贷款推销无处不在。只要通过实名认证,就能轻松获得数万元的贷款额度。然而,一档播客节目通过三位年轻借款人的故事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更为复杂的现实:网贷往往不是为了挥霍,而是为了生存,反映出财务教育的缺失、就业的不稳定以及希望的逐渐消逝。

毕业生的债务陷阱

一位来自上海的年轻人,二十多岁,分享了他与网贷的经历。这一切始于大学时期,生活费每月2000至3000元的他,偶尔会因几百元的缺口而使用某知名网贷平台,借款从100到1000元不等,操作简单,次月还款即可。然而,毕业后,生活的压力骤增。房租、家具、家电以及一门超过2万元的就业培训课程让他债台高筑。他希望通过培训找到更好的工作,但结果却是每月需要偿还两三千元的贷款。

他的职业生涯充满坎坷。2019年毕业后,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月薪仅6500元,试用期六个月打八折后仅剩5000余元。在上海的高消费环境中,这点收入捉襟见肘。九个月后,他离职,接下来的六个月求职无果。第二份工作持续不到一年,之后又陷入超过半年的失业期。在这些空窗期,网贷成为他支付房租和生活费的依靠。他在多个平台借款,最高负债超过5万元,平台审批流程简单,仅凭之前的借贷和还款记录,就能获得5万元以上的额度。

心理压力如影随形。“每天都在控制开支,焦虑什么时候能找到工作,”他说。他将每餐控制在30元以内,谢绝社交,几乎不买衣服。曾两次清偿债务,但失业再次让他陷入借贷循环。高昂的年化利率——往往超过20%——让他的还款多用于支付利息,本金几乎未减。2025年,他估算已支付5万至6万元的利息。最终,他决定停止还款,接受信用受损的后果。“我曾很在乎征信,”他解释道,“但现在我知道我可能买不起房或车。我在面对现实。”

中年男性的财务崩塌

另一位37岁的借款人则讲述了一个从稳定到崩溃的故事。2010年至2018年,他在教育行业工作,后尝试跨境电商、炒币和自媒体创业。巅峰时期,他与妻子年收入达50万至60万元,远超其工人家庭的出身。然而,2017年起,积蓄耗尽,事业开始走下坡路。职业倦怠、行业衰退以及长期抑郁症的困扰,让他逐渐陷入财务困境。

最初,他依靠两三张信用卡周转,但随着跨境电商等项目损失数十万元,信用卡额度不足以应对。他转向网贷,平台根据他的信用记录和消费数据,批给他高达20万元的额度。到2025年,他的债务飙升至160万元,包括网贷、信用卡和向朋友的借款。仅利息每年就高达20万元,远超生活开支。

2025年6月,他无力继续借新还旧,债务违约。催收电话每天多达15通,恐吓和侮辱的话术让他重陷抑郁,睡眠仅四五个小时。如今,他靠送外卖每月赚2000余元,生活看不到希望。“十年前,我还能看到出路,”他回忆道,“现在,我完全没有希望。”他后悔执着于创业,这不仅耗尽财务,还削弱了他的就业竞争力。“连续失败后,找工作变得更难,”他说。

年轻媒体人的财务混乱

第三位受访者,一位二十多岁的女性媒体工作者,揭示了网贷如何成为职业不稳定下的应对方式。大学时期,1500元的月生活费偶尔不足,她便借几百元网贷应急。真正的经济压力在实习和工作后显现。在北京,高昂的房租(每月1500至2800元)加上记者工作的不稳定收入(税后7000至1万余元)让她入不敷出。出差垫资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压力。

2022年,因疫情封控和工作倦怠,她辞职。此时,她没有积蓄,自由撰稿的稿费又常延迟三至六个月。她开始借网贷支付房租和信用卡账单,债务最高达3万至4万元。“我感到羞耻,”她坦言,因网贷的负面形象,她从未向朋友或家人提及。虽认为未付稿费能抵消债务,但高利息让她陷入还息不还本的循环。“你一直在付利息,钱却越来越少,”她说。

她的生活简朴,鲜有奢侈消费,但她无法像父亲那样极度节俭。她认为,年轻一代追求最基本的生活舒适度,而疫情加剧了这种心态,引发“报复性消费”以缓解焦虑。“你不考虑存钱,只想活过今天,”她说。

宏观背景:经济与社会因素

一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专家分析了网贷热潮的根源。中国的网贷市场全球领先,得益于低成本资本和信用卡体系的欠发达。大型银行以低利率向科技巨头放贷,这些公司再以高利率向用户放贷,赚取差价。与美国依赖信用卡不同,中国的网贷嵌入日常应用,触手可及。

专家指出,许多年轻借款人并非追求奢侈,而是为了生存。大学毕业生起薪多年来停滞在三四千元,远低于生活成本,而就业机会稀缺。根据一家咨询公司数据,2500万至3400万人违约个人贷款,6100万至8300万人(占成人人口5-7%)拖欠还款,年轻人占比可能高达20-30%。信用受损将限制他们的就业和租房等机会。

政府鼓励金融机构放宽贷款以刺激消费,甚至建议对困难借款人延期还款,但这可能加剧不良资产风险。在收入预期下行、青年失业率高企的背景下,单靠贷款难以提振消费。专家呼吁改革信用评级体系、提高低保覆盖率和金额,以缓解年轻人压力。否则,持续的经济低迷可能导致更多坏账,影响一代人的未来。

一代人的困境

这些故事揭示了一代人深陷生存性借贷的循环,经济停滞和财务教育缺失加剧了这一困境。网贷的便利性掩盖了高成本和高风险,年轻人从应急借款开始,逐渐陷入债务泥潭。心理负担——焦虑、羞耻和绝望——与财务压力相伴,尤其是在失业或低收入的情况下。

中国的高储蓄率掩盖了年轻人的现实:他们缺乏储蓄的余地和理财知识。与老一辈的极度节俭不同,年轻人追求基本舒适,这在经济下行中显得尤为艰难。借款人的反思发人深省:及早学习理财、设定现实预期至关重要。有人建议年轻时的自己重视金融知识,有人后悔冒险创业,而媒体工作者则反思疫情下的非理性消费。

网贷热潮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工资停滞、就业困难和社会保障不足。若不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年轻人的债务负担将继续加重,威胁个人福祉与经济前景。这不仅是一个财务问题,更是一代人信心的危机。

Template Settings
Select color sample for all parameters
Red Green Olive Sienna Teal Dark_blue
Background Color
Text Color
Select menu
Google Font
Body Font-size
Body Font-family
Directio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