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祖父和父亲也是军人出身,和本朝帝室的祖辈一样,在沙陀军事集团系统累任军职,自后晋后汉直到本朝。刘娥在自己的传记中声称:祖父刘延庆和父亲刘通曾担任高级将领,后者甚至在本朝担任过刺史衔的都指挥使。如果套用今天的军职军衔,这起码相当于少将师长级别。
不过,宋人自己的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却有这样一则故事,颇为打脸。就在刘太后还是刘妃,深得真宗皇帝宠爱,马上要入主后宫的时候,却多次单独召见朝臣刘烨,还主动跟后者套近乎:“知卿名族,欲一见卿家谱,恐与吾同宗也。”
但刘烨却始终婉言推辞,被逼急了,竟然借口中风,要求提前退休,也不顺杆儿往上爬。刘烨时任权发遣开封府事,相当于今天的首都代市长,他的家族世居洛阳,虽然经过唐末五代全国性的大动荡,但家谱尚在。自十二代祖北齐中书侍郎刘环俊以下,世代为官,传承有序,史籍可证,在本朝是几乎特例的簪缨门阀。

泸县宋墓武士浮雕石刻
未来皇后如此放低身段,显然是为了抬高自己,而这背后更是一种对于出身的自卑和无奈。
实际上,刘娥作为战争遗孤,其父祖最多不过是军中的下级武官,至多超不过今天的连长一级。这本无关宏旨,本朝太祖当年在后周军中,也曾是大头兵一个。要不是碰到命中贵人周世宗,赵氏父子的最佳标本就是赵弘殷(赵匡义的父亲)。后者在沙陀军事集团中,也曾几十年间止步于中级军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刘娥的出身,其实没什么值得自卑的,她是将门虎女,更是参与本朝创建那辈英雄的后代,用今天来说,简直就是红二代或红三代了。

宋宣祖赵弘殷画像
但是很不幸,刘娥一出生就成为遗腹女。在太原(今属山西)之战中,父亲成为北宋统一战争的“烈士”,而母亲生下她后,无力抚养,只好送到成都的娘家,自此跟本家再无联系。甚至到了她贵为国母之时,倾举国之力,也找不到任何亲人,或可由此断言,家里人死绝户了。此后寄人篱下吃白饭的日子,一定也不好过,大约十三、四岁,刘娥就被嫁给银匠龚美,一如扔掉一只吃白饭的小猫小狗。
小夫妻的日子也不好过,毕竟贫贱夫妻百事哀。龚美小本经营,日子过得紧巴巴,刘娥为贴补家用,还要抛头露面,去做播鼗艺伎。
鼗,这个字念táo,也就是如今民间依然常见的拨浪鼓。这种鼓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起码夏商周三代就已存在,只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并非儿童玩具,而是一种正经八百的乐器。我们可以想见当年刘娥参加草台班子,街头卖艺的艰辛生活,且歌且舞,且击且唱,虽然非常卖力,但两人的收入加在一起也难得温饱,唯一的出路,就只能是外出流浪讨生活了。

南宋佚名《歌乐图》(局部)
都道是川中富庶,无奈入宋以来,战乱频仍,天灾人祸交加。先是宋灭后蜀后,纵兵大肆掳掠引发的全师雄之乱,不出二十余年,又是王小波、李顺起义。老话说,“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几番拉锯之后,连新任知益州(今四川成都)张咏都看不下去了,他在《悼蜀四十韵》诗中,记录了曾经奢僭狂娱的“锦官城”,如今却:
瓦砾积台榭,荆棘迷城郭。
里第锁苔芜,庭轩喧燕雀。
斗粟金帛市,束蒭罗绮博。
悲夫骄奢民,不能饱葵藿。
虽然经过恢复重建,但生存需要显然高度碾压了娱乐需求。不管是龚美的银器首饰,还是刘娥的播鼗踏歌,都没什么市场,要想吃饱穿暖,甚至改变命运,也许只有都城开封,才是唯一的希望。从这点而言,和今天到北上广打工的小青年,并无二致。

稷山马村宋金砖雕墓
开封的发展机会是不错,本身就是商业重镇、交通枢纽,但居长安大不易,生存成本也高,市场竞争激烈。初来乍到的龚美和刘娥,很快就要面对现实的残酷了。没什么人要买他们的“产品”,房东又天天催逼房租,饥一顿饱一顿,这样下去怕是只能露宿街头,沿街乞讨了。心一横,龚美就把老婆刘娥给卖了,以解燃眉之急。
刘娥这小姑娘,也够命苦的!爹妈都不在了,又真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本以为丈夫龚美是唯一的依靠,却不料后者翻脸无情,要典妻与人。
典妻在当时并不违法,起码从汉代到民国,这都是官府认可的正式婚姻制度。“龙华五烈士之一”的作家柔石曾有篇《为奴隶的母亲》,说的就是这事儿。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买卖双方签署的契约中,主要写明出典妻的时间、租价及备往事宜。典期一般为三到五年,典租价以妇女的年龄大小,典租时间的长短而定。对承典的人说来,对自己所要典的女人都会提出条件的,比如必须具备生育能力,出典期间不得与原来的丈夫同居,更不能回家照看自己的孩子,哪怕看一眼也不允许,并将这些要求写到契约中去。契约对于那些被出典的妇女来说,无疑等于卖身契。契约一旦成立,被出典的妻子就得供人玩弄,为人生儿育女,最后还得与自己所生之子女骨肉分离。
总而言之,在那个时代里,女人可以是商品,可以是生产工具,可以是娱乐产品,可以是一种特殊的奴隶,但唯独不是男人的爱。
作为男人而非女人,笔者无法揣测刘娥那时那地的真实感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小姑那时一定只剩下了,对于过往的绝望和对于未来的恐惧。
不知谁有高唐梦
开封街头举目无亲,欲哭无泪的刘娥,那年只有十五岁(为行文方便,此后皆按古人习惯虚岁)。按照今人的年龄计算方法,其实只有14岁,也就是个初中生,小萝莉一枚。

成都后蜀赵廷隐墓女乐俑
不知是不是老天爷,实在看不下去这场人伦惨剧,抑或说对这个身世凄苦,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的小姑娘心存愧疚。于是否极泰来,刘娥这辈子的命中贵人和白马王子,都瞬间出现了。
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还叫元侃,封爵韩王,时年十六,娶妻潘氏,后者大他三岁,是本朝名将潘美的女儿。对于这位名门淑女和背后的包办婚姻,小伙子都没啥兴趣,对于政治,元侃亦无爱好。毕竟他爹太宗是个连儿子都妒忌的权力狂魔,大哥元佐是实际上的储君,虽因老叔廷美的事儿,跟爹闹矛盾,可后面还有二哥元僖,自己既非长子,又不是皇后所生,何必要去蹚浑水?
精力旺盛的元侃,正值“少年维特之烦恼”,他想要的只是自己的真爱。也许他是听了什么人的说法,也许他曾微服私访,在开封街头机缘巧合,见过刘娥,惊鸿一瞥,心驰神往。

成都后蜀赵廷隐墓柘枝舞佣
反正,十六岁的元侃指定要求:“蜀妇人多材慧,吾欲求之!”
怎么看,这都想为刘娥量身打造的标准。于是,龚美典妻,元侃求偶,一切都顺利成章,水到渠成,只是没有人问过刘娥是否愿意?
元侃虽然长相一般,看由宋宫传下来的南熏殿历代帝王像里面,这是个中等个头,目光稍显呆滞的白胖宅男。基因比他黑胖的爹和他大伯,都要改良许多。从史料分析,其人性格虽有些懦弱,但脾气不错,待人接物并不张扬,对待刘娥更是如同“女神”。在前者眼中,刘娥是他真正的初恋,所以更是他命中的女神。
美貌蜀女的萝莉,还是人妻属性,又多才多艺,性格乖巧,面容哀怨,更楚楚动人。换了今天的宅男也要骨断筋酥,何况在包办婚姻下喘不过气儿的北宋宅男呢?

宋真宗赵恒画像
对于刘娥,韩王府的新生活,可谓一步地狱到天堂,不但物质极大丰富,超乎想象,更重要的是,她今生第一次被人这样当做宝。虽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虽然她只是被买来的“二奶”,但在元侃心中,刘娥第一次看到了人生的希望,那种被尊重和疼爱重新燃起的火苗儿。
于是很快,你情我愿,情浓意浓,一对十五六岁的小情侣就如胶似漆了。
但灰姑娘邂逅白马王子的童话,还没进行多久,元侃的乳母韦氏就看不下去了。按照本朝的宫廷制度,皇子皇女由乳母鞠养带大。元侃的乳母情同亲妈,但老太太做女官久了,婚姻也许更不幸福,难免有些性格变态。用今天的话说,可能出于婆婆的夺子之恨。就跑到元侃他爹太宗那里告御状,说自从刘娥这小狐狸精来王府之后,韩王的身体都快弄垮了。

宋太宗赵炅(匡义、光义)画像
强幸过小周后的性变态,自然不解风月,宋太宗听后,大为光火,他不能理解自己怎么能生出这样的情种儿子?立刻勒令元侃必须限期整改,扫地出门,一刀两断。
但这时,一贯被认为性格懦弱的元侃,却做出了个惊人之举。他决定为了爱情牺牲亲情,瞒着父亲和乳母,在外面“金屋藏娇”。这可算是他今生以来,第一次的叛逆。
刘娥被安置到元侃的亲信军官张旻的家里,后者十一岁就跟着元侃,随身服侍,可谓兼臣兼友的关系,又向来被认为办事可靠、心思缜密。今天的话说这叫“玩大的铁哥们儿”,所以替损友擦屁股,当然也义不容辞。结果害得张旻为了避嫌,都不敢回家,夜夜下了班在办公室打地铺。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段恩德,小夫妻自不能忘,到了真宗和仁宗朝,张旻做过枢密使,授过节度使,拜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爵国公。特别是刘娥,更忘不了庇护之情。
宋史后者的本传说:“及太后预政,宠遇最厚,赐第尚书省西,凡七百楹,安佚富盛逾四十年。”
一套职工宿舍,换来了七百间大房子,你看做好人,多划算?所以好人要做,冷灶要烧!
可谁也没想到,刘娥这一被藏,竟藏了十年以上!
其间,刘娥也没闲着,博览群书,钻研历史,恶补从小的教育欠账。开封街面上,乃至朝廷的政局走向也非常关心,不但能说清来龙去脉,甚至还颇有见解。而这些,都成为她日后能有更大发展的基础。有句职场名言怎么说来着?机遇总是留给准备的人!

北宋苏汉臣《靓妆仕女图》
毕竟是苦出身,被结发之夫卖过一次之后,刘娥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以色娱人不会长久,女人能靠住的只有自己。真到了黄脸婆,才想起转型,那黄瓜菜都凉了。
今日芳樽惟恐浅
就在刘娥被雪藏于张旻宅中的十几年间,北宋的朝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先是元侃的大哥元佐,因为老叔廷美被父亲残酷迫害至死,父亲还要下作到给爷爷、奶奶泼脏水,说廷美叔不是奶奶亲生,而是爷爷和自己(赵匡义)乳母耿氏私通的孽子。此前两位堂兄德昭、德芳的意外死亡,更让其最终对老爹彻底失望,佯狂成疯,以逃避不能承受的储君之位。毕竟根据金匮之盟,兄终弟及,才是本朝皇位传承的应有次序。

北宋昭宪杜太后(赵弘殷妻,匡胤、匡义、匡美母)画像
大哥疯了,二哥也没得善终。
后者储君当久了,被老爹妒忌,百般小心还是阴沟翻船,死的莫名其妙。小妾张氏得宠,元僖为讨她欢心,私下相许,说要在老爹面前,为张氏力争名分,废了正妻。这本是闺房逗闷子的没谱话儿,寸劲儿而已的讨巧,可张氏却真信了,还急不可耐,立刻就要毒死正妻,好抓紧上位。结果阴差阳错,偏偏元僖拿错酒杯,张氏眼巴巴看着元僖饮下毒酒,做了正妻的替死鬼。
于是,储君之位毫无悬念的转到元侃面前,刘娥的命运也随之转变。
至道三年(西历997),宋太宗驾崩,已改名赵恒的元侃即位,这就是本朝的真宗皇帝。

北宋章献明肃皇画像
虽被如云的美女包围着,但赵恒并没有忘记在外独居十年的“初恋”。尽管刘娥已算徐娘半老,但前者还是固执的要把她接回宫中,安置在自己身边。此后,又经过了七年,近乎马拉松式的说服哀求,皇帝的诚心最终感动了当年作梗的乳母,允其正式入宫。
此时距两人相识,至少已经十年以上。景德元年(西历1004)春天,刘娥终于得到了一个久违的名分——正四品的“美人”。五年后晋封为二品修仪,又三年,擢升一品德妃。
在后妃制度上,宋亦承唐制,设一名皇后和四名妃子。后者名称从上而下为贵妃和淑妃、德妃、贤妃,再其下是九嫔、婕妤、美人和才人四等,而修仪在九嫔之列。

永熙陵(赵炅墓)石像生,1910年,(美)弗利尔(Charles L.Freer) 摄
景德四年,当父亲最初给他在发妻潘夫人死后,续弦的郭皇后也去世了,赵恒便将皇后之位蓄意空置,开始精心运作刘娥的立后之路。然而,刘娥的出身问题一直是摆在她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
本朝选择皇后和妃殡、宫人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把门第放在首位,其次是女德。前者是刘娥的软肋,但女德却近乎完美。不但侍候郭皇后殷勤备至,与其他殡妃也相处得很好,宫中上下几乎无人不称其贤德。虽然是艺伎出身,但刘娥自律甚严,不爱奢华,服饰简朴,处理宫事也都遵照从前的定规,后宫上下都对她心悦诚服。
而对于丈夫,也就是真宗皇帝,刘娥更堪称贤内助。

永定陵(赵恒墓)望柱、石像生和坟冢,1910年,(美)弗利尔(Charles L.Freer) 摄
赵恒作为一国之君,表面上富有四海,享尽荣华,但他也有自己的苦恼。血气方刚的年轻君主在深宫也会感到空虚和烦躁,宫廷固然宏伟,实则单调划一,即使有宫阙御苑的雕梁画栋和奇珍异兽,也不过是同一模式的重复而已。他贵为天子,举国中外莫不臣服,但却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他,将他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苦有乐,活生生的真人来了解和交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皇帝都有心理疾病,都有排解不开、无处诉说的孤独寂寞。
刘娥的艺伎经历,使她善察人意,苦难困苦的体会,让她比较容易体谅丈夫,作为一国之君的苦衷和处于权力之巅的孤寂。她更不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那样,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替别人考虑,不会分担别人的困难和痛苦,不会主动为别人排忧解难。刘娥苦出身的短板,在这些方面,反而成就了她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

开封繁塔,1910年,(美)弗利尔(Charles L.Freer) 摄
而与寻常贫家女相比,刘娥懂文史通笔墨,而且记忆力特别好。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年从四川到开封,万里迢迢,走州过府,刘娥到过的地方很多,见识也就随之广博起来,闭门自学十多年后,两者相结合,更较之一般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和穷乡僻壤的乡间俗女,完全是云泥之差了。
在某种程度上,刘娥不但是赵恒的爱妻,也是他的贴身秘书和参谋,这些独特的优点和长处是她受到后者长期宠爱的主要原因。而刘娥本人,也抓住了现实和命运馈赠给她的难得机遇,发挥最大的能动性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为爱而努力,这本无可厚非,更谈不上自私。
由此可见,刘娥得宠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洛阳龙门石窟万佛洞外雕刻于宋代的观音像,1910年,(美)弗利尔(Charles L.Freer) 摄
但刘娥为爱情的这些努力,却得不到大臣们的谅解,在他们看来,这多少有些急功近利,似乎有所图谋。而更要命的是有宋一代,道理最大。为矫枉前朝诸般积弊,祖宗家法特别强调执政团队对皇帝滥用权力的制约机制,所以皇家无小事,家事也是国事,大臣们自然有发言权,甚至宰执们还有一定程度的否决权。
所以,当皇帝向大臣们提议刘娥当皇后时,参知政事赵安仁就第一个站出来。以其出身寒微,不可母仪天下为理由,坚决反对。而他的身后,还包括同为宰相的寇准和李迪。这是个经历过澶渊之盟考验的金牌执政团队,关键时刻曾力挽狂澜,避免了本朝的迅速崩盘,他们的意见,自然显得冠冕堂皇。
已经受够了的赵恒,此时并不理会这些意见,或言之决定绕过这些老顽固,另辟蹊径。让翰林学士草拟制书,试图强行通过立刘娥为后的议案。

曾任翰林学士的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局部)
说到这里,从我的本专业宋代政治制度史的角度,来简单科普一下。
宋代朝廷重要公文的撰写,基本是两套秘书班子各司其职。翰林学士撰制皇帝以国家的名义发布的文书,称为“内制”;中书舍人、知制诰撰制通过宰相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的文书,称为“外制”,合称“两制”。两制官地位崇高,特别是翰林学士,更是宰执重要的后备军。
换言之,翰林学士当好了,深得朕心,将来是能当宰相的!据统计,宋翰林学士人数总计419人,位至宰执者约一半。
但当班的翰林学士杨亿却公然抗命,我虽然是你的私人文字秘书,但也是执政的文官团队一员,我是有操守和自觉性的!

开封龙亭的台阶,1910年,(美)弗利尔(Charles L.Freer) 摄
气得皇帝直哆嗦:“算你有血性,不通商量!”
但理智告诉他,杨亿毕竟还是潜邸带来的旧臣,总比那些自以为是的宰相们更好通融。皇帝让另一位参知政事丁谓去劝说杨亿,几乎明白无误的转达皇帝本人的善意:只要你能勉为其难,不忧不富贵。后者因为擅于随时奉迎皇帝的奇怪观点,而青云直上,圣眷正浓。
但不管丁谓如何现身说法,替皇帝发愿售官,杨亿始终不吐口,而且不屑的表示:“如此富贵,亦非所愿。”

北宋佚名《大驾卤簿图书》(局部)
泼天的富贵,抱歉,我没兴趣,谁爱来谁来?如果一定要他草制,必须“请三代”,即未来的皇后必须具有贵族血统,才能成为皇家的外戚和未来皇帝的先祖。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上蹿下跳的丁谓,也不敢公开跳出来替皇帝摇旗呐喊。
可以这样说,在这件事上,大臣们的反对态度出奇的一致。即使有心支持宋真宗的,表面上也保持着反常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