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缅甸北部突发7.9级强烈地震,这场21世纪以来东南亚最严重的地质灾难,也意外成为国际政治格局的试金石。
在黄金救援72小时的生死竞速中,中国以闪电般的响应速度彰显大国担当,而特朗普政府却上演了一出“打脸”大戏。
尽管特朗普承诺将在震后向缅甸提供援助,但也是在同一天,特朗普已向国会摊牌,负责国际救灾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几万名员工一个不留,并关闭该机构,把其剩余职能并入国务院体系。
USAID前官员公开爆料:部门早被裁员裁得只剩空壳,现在连派个人去灾区都做不到。
特朗普的表态让全球见证了美国“空洞承诺”的尴尬现实。
《纽约时报》犀利指出:“中国无人机投送药品时,我们的官僚还在等待拨款委员会的橡皮图章。”
这场闹剧要追溯到特朗普的“瘦身计划”。从第二任期上任开始,特朗普就在不断压缩国际援助的预算,砍掉了大量的救援项目。如根据智库全球发展中心(CGD)的一项新报告,美国国际开发署对缅甸的约5200万美元资助已被削减。而原本负责亚太地区救灾的团队从120人缩水到不足30人。
更讽刺的是,当前在任的USAID官员集体保持沉默,反倒是已离职的前救灾主管杰里米·科宁迪克在社交平台揭老底:“现在的USAID连基本灾情评估都完成不了,去年菲律宾台风时我们就只能干瞪眼。”
这些内部人士的爆料也戳破白宫谎言——不是不想救,而是根本没能力救。
这种强烈的反差,简直就像一出“左手许诺右手砍钱”的荒诞剧,让人哭笑不得,也让美国引以为豪的国际救援能力“翻车”了。
更可笑的是,特朗普还通过社交媒体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即将启动缅甸地震史上最大规模救援行动!”并连续在三条推文中强调,“美国制造的直升机群即将腾空而起,就像当年我们在佛罗里达飓风救灾时那样专业!”
另据匿名美国军方人士透露,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正在制定代号“飓风救援”的三阶段方案:
第一阶段将空投300吨医疗物资和净水设备;第二阶段派遣海军陆战队工程兵团;第三阶段由NASA提供卫星灾害评估。
值得关注的是,计划书中特别标注“所有救援人员须携带防弹装备”。
但不愿具名的缅甸救灾指挥部官员向媒体表示:“我们感谢所有善意帮助,但更急需的是帐篷和药品,而不是武装到牙齿的救援队。”